2024年4月24日下午,“项育创造”跨学科学习课例精修工作坊结项活动暨浦东新区初中“两类课程”第十周教研活动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教学研究指导部初中“两类课程”教研员祝俊风老师和上实东校教师发展处主任白云云老师联合组织。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安桂清教授受邀参与并进行活动点评,教育科研指导部主任王丽琴老师为参与工作坊的老师们颁发证书留念,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姚军老师、毛嘉伟老师参与现场观摩并对浦东新区“两类课程”教研活动情况进行调研。本次活动通过学科教研平台面向初中“两类课程”教研群教师同步直播。
1.课前交流
自3月13日项目启动以来,项目设计组、前后测设计组、观察量表设计组的成员们在各组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多次线下线上的研讨,形成了第一轮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来自上实东校的许可老师进行了《我为同学修口风琴》项目第二轮第一课时的课前交流,许老师详细介绍了她的项目整体设计思路和迭代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指出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堂观察量表组徐飞老师为方便教师们能更精准地捕捉学生的动态变化与思考过程,分享了课堂观察量表的新的优化迭代版本;前后测设计组耿子昂老师介绍了其项目团队开发的第二轮前测问卷和第一轮前后测分析与结论。
2.课堂教学
在《我为同学修口风琴》项目第一轮第一课时研修的基础上,许可老师调整和优化后带来了第二轮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本节课通过集体学习口风琴演奏乐曲《丹顶鹤的故事》,让学生发现故障乐器,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项目核心问题:如何修复口风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出四个子问题:结构如何?哪里坏了?如何修复?修好了吗?接着,小组合作规划任务、设计步骤、完成分工,初步实践拆装口风琴,探究口风琴结构,预判故障位置,为后续项目研究做好知识技能、团队合作、表达交流、问题解决等跨学科素养基础准备。
3.课后反馈
课堂观察组代表周磊老师、阚磊老师上台作课堂观察交流。周磊老师对所观察的小组6位学生进行了编号,从合作探究的视角观察学生们的课堂行为。他认为许可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支撑材料丰富实用,对达成教学目标作用明显;本节课的观察量表重点更加突出,可操作性强;建议增加灵活的观察指标,便于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创造力发展情况。阚磊老师认为许可老师结合前几次研修活动老师们提出的建议对课程进行了有效调整,体现教师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的激励性和启发性,促进学生有效实践;这种教学思路和实践活动也为其他老师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项目设计组代表朱陈老师从项目设计的角度介绍了课时改进的地方,比如:由教师提出问题转变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思路;由教师示范拆解转变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拆解等。本节课,学生小组分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更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4.圆桌论坛
上实东校发展处主任白云云老师主持圆桌论坛,前后测设计组李梦丹老师、项目设计组许可老师和舒兰兰老师、观察量表设计组徐飞老师、课堂观察组的吴斌老师和顾慧萍老师参与主题交流。李梦丹老师围绕指向创造力培育的跨学科项目前后测设计与迭代主题分享了前后测设计组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常规一节课前后测不同的是,本项目涉及完整的项目前后测,从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成果、创造性环境四个测评维度,分解出12个测评要点,依托具体问题情境设计出前后测问卷。许可老师围绕指向学生创造力培育的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施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实践感悟。她表示,课例研修期间,自己一直沉浸其中,不断从团队不同学科教师身上得到教学反馈,推动项目设计与实施螺旋式深化,设计思路越做越清晰,实践成效越来越显著。到底我们的设计有没有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呢?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组和课程观察组老师最有发言权。徐飞老师说:经过三轮优化,目前的观察量表能反映观察主旨,也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吴斌老师则表示这次的课堂观察更聚焦也更细致了,印象最深的是异质分组对于创造性环境的营造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学生多样化、创造性想法的提出。观察员顾慧萍老师还提到板书设计,由第一节课淡化板书呈现到第二节课师生一起板书再到第三节课由学生来板书,这样的迭代调整对于课堂知识的梳理、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都非常重要。舒兰兰老师谈到不同学科背景老师一起基于设计、研讨、实施、反馈的课例研究,对每一位项目研修团队成员来说,都是难得的学习体验。舒老师重点从“如何在跨学科项目中,设计和实施表现性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角度,交流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
5.活动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安桂清教授在点评环节提到本课例研修活动的主题有三个亮点:一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基于跨学科主题的课例研究;二是从单课时的课例研究走向基于单元或项目的课例研究;三是以指向创造力培育为主题开展课例研究。本课例研修活动将这三块研究主题合而为一,是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课例研究新样式。安老师还总结了基于本期课例研修的“新教研”六个创新点:一是教研主体的组织创新。在区域教研部门的组织下,以学校教研组为实践基地,吸引区域基础教育学校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自主参与,特邀区域教育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专家参与指导、全程陪伴,形成以基础教育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多层次教研团队。二是教研内容的主题创新。培养学生创造力本身是非常有意义和需要突破的主题,而本轮课例研修就是以此为主题。三是教研形式的流程创新。教研过程规范性和专业性兼备,活动环节多样,值得学习推广。四是研修手段的工具创新。前后测工具与课堂观察量表为指向创造力培育的跨学科学习项目设计与课堂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指引。五是研修设计的系统创新。研修活动设计从主题选择到方案制定,从研修活动前、中、后的思考到研修成果的多元呈现,都有系统思考。六是研修场域的融合创新。依托数字化教研平台,融合线上线下两种路径,促进区域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发展。最后安老师提出了一些个人想法,比如:这次的跨学科学习整合了音乐、科学、劳动等多个学科,而非单学科主导。需要挖掘跨学科课程/项目背后的学科大观念/跨学科概念(如“结构与功能”“原因与结果”等)并探索其在促进学生系统思维和创造力发展方面的价值。
6.结业仪式
在研指导部王丽琴主任,俞莉丹老师和区“两类课程”教研员祝俊风老师的全程引领与陪伴下,为期一个半月的本期课例研修来到尾声。王丽琴主任和祝俊风老师为研修班全体27位骨干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参与结业仪式的还有上海市“两类课程”教研员姚军老师和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仇虹豪校长。
本次“项育创造”跨学科学习课例精修工作坊圆满结束,非常感谢专家团队的精心策划和专业指导,感谢团队老师们的积极参与、相互启发。我们相信,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将基于自己的课堂,进行跨学科项目设计和实施,开展跨学科学习课例再研,努力形成更多、更丰富、更优质的课例研修成果,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促进区域“两类课程”发展。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祝俊风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 徐子平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 朱陈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