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下午,第八届浦东杏坛——浦东新区领军人才后备暨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学术论坛(高中专场)在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举行。
在以“突围·新生”为主题的主论坛上,六位工作坊主持人分别以报告和圆桌论坛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成果。在随后的五个学科分论坛上,各位工作坊主持人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研究成果。以下为本次分论坛内容集锦。
分论坛一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林启华老师和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的庄越老师进行报告,由教师教育培训部张广录老师主持。本场点评嘉宾为黄浦区教育学院干训部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教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邓彤。
林启华老师首先执教《与妻书》一课,设计“红色经典作品朗诵比赛活动”学习情境,以“为参赛设计朗读脚本”为学习任务,组织实施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在随后的微报告《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的分析》中,以隐喻理论为分析工具,从文章、文体和文化视角,对高中课文《与妻书》做文本解读,阐释了隐喻理论对文本解读的价值:为理解字词、理解表现手法和理解主题提供路径。
庄越老师在《给文学性写作多一些教学空间》的微讲座中,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两个学习任务群和“学业质量水平”中“质量描述”的要求为基准,围绕“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美——文学的细腻与力”“为——实践与探索的坚持”三个主题,呼吁语文教学要“让文学来叫醒作文”。
邓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和微讲座给以充分的肯定。认为林启华老师的课做到了“用知识照亮课堂”,用隐喻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运用精彩且精妙的脚本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活力。庄越老师的微讲座,提出“给文学性写作多一些教学空间”,具有战略性意义和价值,指出教师专业发展要建立自己的据点。
分论坛二
洋泾中学刘力老师作主题发言,由教师教育培训部顾俊超老师主持。点评专家是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董亚男老师。
刘力老师以《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主题进行主旨发言。刘老师从批判性思维与复杂问题的解决对当今立德树人的深刻要求出发,结合批判性思维和高中教材中阅读语篇的特点,批判性地审视了一些阅读问题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低效案例,提出和总结了如何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些理论解读和阅读教学实践的建议,包括教学设计原则、基础模型(批判性思维模型3种表现:评价、描述、分析对应的不同问题)、工具和方法(从文本分析和教学处理的哪些块面进行提问,用什么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如six thinking hats、模拟联合国)等。此外,刘老师从标题、语篇结构、文化差异、语言特点几个角度提供了基于自己实证研究的丰富案例。
董老师肯定了刘老师研究话题的意义,特别肯定刘老师给出的思维品质的细化分析和教学问题的层层推进,还对刘老师在对这样一个比较难的话题呈现的深入浅出、逻辑条线明晰的阐述给予了赞扬。同时,董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强调要培养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不断关注学习是如何发生,为鼓励学生表达,教学实施前要做好充分预设和同学生进行协商等。此外,董老师也对刘老师对话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还需要通过对学生语言表现进行收集统计和进一步分析,并以此验证工具的适用性。并期待刘老师和她的团队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帮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可见的发展。
分论坛三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的丁洪峰老师进行教学展示并做学术观点分享,教师教育培训部刘晓峰老师主持。本场点评嘉宾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教育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禹娜。
丁洪峰老师现场执教《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实验探究》,借助一个羊栖菜治疗人类某种疾病的具体情境串联课堂全过程,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专题学习,从提出问题——实践目的——实践思路——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层层递进剖析,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探究。随后,丁老师以《“一境到底”的情境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为主题作了微报告,指出“一境到底”是用一个真实的情境串联课堂全过程,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有机整合的一种学习方法,提出学生研究怎样的问题、怎样的现象、经历怎样的过程三个原则,其特点在于趣味性较强、指向深度思维的学生思维过程连贯、学习线索清晰、课堂组织严谨高效。
禹教授指出丁老师的实践探究课非常具有挑战性,内容涉及科学探究中的方案设计模块,这是学习的难点,但本节课通过精心的设计高度达成教学目标,通过通式归纳和建模思想,以点切入,举一反三,体现了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的落地,在问题解决方面,学生积极参与,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能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师生互动,层层递进,形成科学探究的思路并能迁移到其他生活情境,将深度学习落到实处。
分论坛四
由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佘文骅老师进行教学展示并做学术观点分享,教师教育培训部平芳老师主持。本场点评嘉宾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月琴。
佘文骅老师现场执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他以《人民日报》为线索,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图像史料信息,并补充其他史料互证,营造历史情境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随后的微报告环节,佘老师做了《以课本图像资源培育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教学研究》的主题分享,借助生动的案例呈现了现有探索路径:挖掘实物图像,构建提取历史信息的学习情境;绘画与文字史料互相补正与印证,构建论证解释的学术情况;组合图像,创建图像叙史的故事情境;发现图解讹误,创建史料评估的研究情境。
在专家点评环节,李教授充分肯定了佘老师贯穿图像证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同时对在座的老师如何进行图像证史提出了建议,她以案例为载体介绍了探究法、情景模拟法等的操作路径,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甄别史料,从而培育史料实证素养。
分论坛五
上海市洋泾中学李彦荣老师进行主题报告《集团化办学的理念与实践》 ,由教师教育培训部孙立坤老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主任胡国勇教授做专家点评。
李彦荣老师从政策背景、研究理念、发展内涵、实施要点等多个方面阐述了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路径,借助生动的案例表明了集团化办学对学生、教师,以及区域的影响。
在互动环节,多位学员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感受,集团化办学为教师集中力量攻克教育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也使得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专家点评环节,胡教授从国际视野下点明了集团化办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资源,建议在未来的实践与研究中,思考并探索如何从优质资源共享到资源共创、共生的可行路径。集团化办学促进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期待着在集团化办学的框架下,区域能够继续为学生们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供稿:教师教育培训部
审核:胡意慧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