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双新”理念上海高考测评的探索及“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证研究,2024年10月10日下午1点,浦东新区高三语文教师在上海市长岛中学开展以“教学评一致视角下高考写作专题辅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区高中语文教研员郑艳红老师主持,来自浦东新区高中语文教师通过现场观摩、观看线上平台直播两种方式参加研讨和互动。
随文设题,因境见语
上海市长岛中学李垚老师执教“随文设题,因境见语——高考‘情境写作题’的探究”专题研究课,李老师在认真研读课标中“命题建议”,结合历年上海高考“情境写作题”,提炼试题题干特征,让学生分小组命制王力先生《请客》题目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修改各小组命制的试题题干中的不合理之处;聚焦“‘班级共识性试题’拟定‘答案示例’”任务,交流确定试题“答案示例”,展示“试题评分量表”,明确“情境写作题”答题要点。
整堂课,李垚老师围绕高考“非典型性写作”试题的相关特点来设计,课堂上借助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方式,形成此类试题解答的相关思维方法。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充分体验自己作为命题人视角下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情境写作题”内涵特征的把握。教师借助已有对“情境写作题”的相关研究,课堂生成,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课后研讨,以课促教
观课教师借助“焦点学生学习历程和关键事件分析法”进行课堂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展现在课堂中的“关键事件”“教学反思”“改进”。有老师提到学生对课堂生成的概念理解困难,教师应及时释疑;有老师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指令明确,有利于成果共享;教师在组织、推进小组活动时的角色是倾听者、记录者、引导者,而非主导者、灌输者;情境化、生动化的学习体验,能激发高三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
李垚老师在倾听观课老师分享基础上,以授课教师的视角反思本堂课,提到“非典型性写作”应与“情境”相结合,高三语文课堂应深入“情境”设计,让高三学生在“情境式教学”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郑艳红老师认为李垚老师在上海高考“非典型性写作”类试题的命题及作答规律方面,展开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真实而深度的学习,就要明晰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学习任务。通过课前学习任务,深入把握学生学习难点,课堂上给到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讨、交流、解决难题。同时,教师要对高考试题有充分的认知与把握,并在引导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读写结合,因境达语
李垚老师带来《读写结合,因境达语——高考“情境写作题”的思考》微讲座,从明确“情境写作题”的概念及属性;“情境写作题”与“情境类试题”的区分,与全国各省市“情境写作题”比较,从“备考建议”四方面对“非典型性写作”进行探讨。
李老师认为,情境写作题融合了“阅读”“写作”“情境”三方面,属于综合性试题。针对教学或评估需要,能让学生模拟完成任务过程的试题,均属于“真实情境”;列举在部编版教材中所涉及的22种不同的情境类型,认为未来上海高考“情境类试题”涉及的情境,来自教材中的“单元学习(研习)任务”,区分“情境写作题”与其它“情境类试题”的不同之处,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作为工具,分享“情境类试题”的命制及作答规律和特征;将上海地区的“情境写作题”与全国各省市的同类试题进行比较,认为上海地区的高考“情境写作题”值得继续探索和思考;最后给出回归教材、关注情境生成等针对“情境写作题”备考的相关策略。
探寻规律,有效思辨
上海市实验学校的钟意菁老师针对高考“典型性写作”,带来《探寻规律,有效思辨——上海高考作文备考思路》微讲座。钟老师梳理部编版教材五册书的28个单元人文主题,并以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提出针对写作方面的相关复习与教学建议,不仅要关注教材单元写作任务,还要关注课文;针对材料作文类型,应理清其多种审题要素,喻体类作文则还要还原比喻义背后的本体义;预测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的“三个走向”——由“个人叙事”转向“普世价值”、由“现象分析”转向“矛盾关系”以及由“浅表思辨”转向“高阶思辨”,最后提出学生考场写作建议。
高考作文教学建议
郑艳红老师结合两位老师的讲座,提出“高考作文教学建议”。从“课标”对于写作测评要求的梳理,明确写作在现今高考中的定位;回归教材,梳理教材写作任务,指出“读写结合”特点;梳理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题,提炼命题特点;分享高考作文教学案例,指出高三作文辅导和修改课应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遵循“讲透”“写透”“悟透”的原则,提供相应的写作策略。
本次研修活动聚焦“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写作专题辅导”,研究新高考命题规律和课堂实施,期待老师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更多的探索和发现。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郑艳红
长岛中学 李垚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