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活动型学习课程的有效路径,浦东新区高中思政学科于2024年10月23日下午开展了以“议题式教学——关于议题、情境与问题的讨论”为主题的研训一体活动。本次活动是以课程的方式推进研训一体活动的一次有益探索,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探究议题式教学中关于“情境”设计的策略。
本次研训一体活动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举行,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有区教研员刘颖老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苏百泉老师,以及各个学校的思政教师。本次活动分为课前微讨论、课堂教学展示及课后微评课三个板块。
一、课前微讨论
在微讨论环节,浦东新区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刘颖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创设情境”“什么是情境”以及“怎样创设情境”。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这个问题,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刘颖老师把情境比喻成“汤”,知识比喻成“盐”,指出盐只有溶于汤才好入口。也就是知识的情境化是知识活化并转化为素养必经途径。因为从教学的角度讲,所谓知识的情境化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把知识转化为与知识产生或具体运用的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类似知识产生或运用过程的情境中,从而直观地、富有意义地、快乐地理解知识或发现问题乃至创造知识。所以说把知识还原到情境中,会使学习者直观感受到知识的原始形式,增强感受力、创造力,也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情境有哪些?苏百泉老师分享了在教学中常见的情境类型包括真实事件、社会问题、观点论述、虚构场景、故事案例以及一些固定模型情境,例如“囚徒困境”“比较劣势”“微笑曲线”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文本类型情境,这一类型的情境在教学中较为常用。苏老师建议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利用文本来设计相关的情境,尤其是一些非连续文本,如统计图、表格、结构图、流程图等,学生能够通过对直观图表分析问题,总结和概括知识。
第三,如何创设情境?刘颖老师重点强调了要从学生的情况来创设情境,要从我们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中要内含“问题”。
二、教学展示
龚路中学洪希佳老师带来了一节关于必修一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公开课。这节课的总议题设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个子议题:一是新时代新在哪里;二是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在哪里;三是如何建设新时代?
洪老师基于“双新”背景与课标要求,通过相关情境的设计开展议题式教学。这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呈现历年国家各领域的指标数据差异,充分展示我国国情已经产生巨大的变化。再通过对数据变化的深入解读以及建立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热烈,不时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很好地展示了议题式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基于课堂教学的再研讨
针对洪老师的这节公开课,与会老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表示通过这一次的课例展示让他们看到了对于类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类知识性内容的新讲法,尤其是对于如何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思考的空间,在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洪希佳老师就这节课的内容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及在备课磨课中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想,这次公开课对她而言既是一次历练也是一种成长。
苏百泉老师对洪老师的这节课作了简单的点评,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让学生从数据中感受到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通过对数据的深度解读找出新时代存在的新问题,进而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另外,对于这节课,苏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可以从“矛盾”观点的角度分析“国家人口数量”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来分析为什么我国主要矛盾会发生三次不同的变化。通过多角度多方位情境的创设,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区教研员刘颖老师强调,青年教师要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在研训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修养,推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浦东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
此次活动是浦东新区思想政治教师研训一体活动的深入推进,在主题化、系列化教研与培训基础上实现研训的课程化、系统化。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刘颖
龚路中学 包顺顺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