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深耕,众行致远
记2024年浦东新区语文学科高地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暨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人:季永华
发布日期:2024-10-25
浏览量:769
10月24日下午,浦东新区语文学科高地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暨高二语文教研活动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高中语文教研员沈燕老师主持,建平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张强老师和交通大学附属嘉定分校校长、正高级教师张林老师莅临指导。
一、课例分享,凝青聚力
高地校的三位青年教师分别分享了读写融合教学的课例。建平中学的吴芳格老师通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文学作品,设计“创构青春纪念册评论集”项目,引导学生品读感人细节、书写青春之美,提供写作支架和评价量表,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审美、写作和评论能力。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朱炎玮老师围绕“如何看待 Sora 的一夜爆火?”探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策略,采用三屏教室和独特课堂环境,借助现实新闻话题创建跨媒介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评论能力,通过读写融合制作新闻评论专题片,展示了创新与实践。东昌中学的邱俣晗老师基于教材和课标,确立核心问题“为何诸子文章风格各异?”,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以文识人、以读促写,完成研究札记,并反思了核心问题提问的广度、读写融合的真实性要求及专题研究课的写作任务。三位老师展示了在读写融合教学上的创新与实践,充满了探索的勇气与探讨的活力。
二、沙龙研讨,共促发展
建平中学的吴云洁老师以《乡土中国》与《红楼梦》为例,分享了实施方法与学科能力发展的双线阶梯式读写融合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迁移创造的能力。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朱德凤老师则着眼于阅读资源的选择与开发,从来源、分类、选择和整合四个维度出发,强调了阅读资源在读写融合中的关键作用。东昌中学的金慧老师聚焦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通过运行路径、写作样式创新和数字化提升三个层面,展现了学习任务单在读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沈燕老师深入探讨了读写融合研究工具的研制与思考,以读写结合理论为引领,通过循环实证的方式持续推动工具改进,让学习更加真实,学生体验感更强。此次沙龙研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实用的教学策略与工具,更为读写融合教学实践开辟了新视野,激发了新思考。
三、专家引领,行稳致远
张强老师开展了一场名为《基于“智慧早餐”的读写融合教学模式探索》的讲座,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展示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前 5 分钟读写融合教学实践。在教学策略部分,张老师强调,读与写都是一种“唤醒”。读写融合教学模式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后,于合作中学习,促进理解,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提出独到的见解,并在写作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思想。此外,基于“智慧早餐”的读写融合评估方式是多样的,评估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最后,张老师谈及基于“智慧早餐”的读写融合潜在挑战及应对策略,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
交大附中张林老师以《读写结合研究的现在和未来》为题进行交流与点评。张林老师从“读写结合”的科学性、“读写结合”的相关理论、“读写结合”类型和方式、“读写结合”前瞻四个方面,分享了对读写融合研究现状及前景的思考。随后,张林老师高度评价了本次沙龙研讨活动,认为建平中学吴云洁老师联读名著,融合读写,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创新,且细节落实到位;上海市实验学校朱德凤老师对读写融合阅读资源的选择与开发富有启发性;东昌中学金慧老师从课程学的角度分析了读写融合的定位和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引;教研员沈燕老师关于读写融合研究工具的研制和思考弥合了各年龄段教师备课的差异性,可以提升各年龄段教师的备课能力。
最后,教研员沈燕老师进行了总结。沈老师感谢了东昌中学对于高地校活动和高二语文教研活动的支持,也感谢了张强老师、张林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各位发言老师的积极研讨。沈老师指出,研途不息,笃行致远,高地项目应落实教研、引领教研。本次语文高地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不仅是对现阶段研究成果的总结,更是指明了下阶段研究的方向。在浦东教发院的带领下,三所高地校将继续发挥教研引擎作用,潜心钻研,实践探索,梳理完善,全力推动教研工作往读写融合更深处漫溯。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燕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金荟玥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