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下午1点,浦东新区高三语文教研活动“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统编版教材梳理探索”如期展开。本次活动为满足高三教师教学需求,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搭建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区教研员郑艳红老师主持,浦东新区高三语文教师全员参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语文研究员、正高级教师范飚莅临指导。
浦东新区高中学校在郑艳红老师引领、组织与安排下通力合作,基于高三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按照诗歌、文言文一、文言文二、现代文一、现代文二、积累运用、作文(素材)等板块进行教材梳理,各板块按照“整合课程知识”“经典课文赏析”“高考题型链接”“附录梳理”形式展开。
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钟孙婷老师分享“诗歌”板块专题梳理。钟老师领衔的团队中包含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香山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高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上海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单元任务整合任务群目标与内容、学业质量水平描述、知识内容、能力水平,形成“诗歌阅读问题意识的几个维度”和“思想情感的基本赏析角度”两大模块,将课程与教材要求的相应知识与任务整合成表格。
在梳理中,老师们发现课文是宝库,可以把课内经典古诗词作品作为赏析范例,促进学生温故和迁移,强化思考和答题的规范性。按照题材将高考题型进行了梳理,分为即事(景)抒怀诗、羁旅远行诗、送别留别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分成题材解说、阅读策略、真题典例、巩固练习四个部分。对教材古诗词诵读相关内容与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帮助学生理解的“知识卡片”。
上海市实验学校陈新元老师分享“文言文一”板块专题梳理。陈老师领衔团队包括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昌中学、高行中学。陈老师通过解读测量目标,明晰学习水平。梳理近年来高考和模拟考题,文言一板块史传类文本考查维度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结合选必中第三单元的单元任务中有关“人物短评”与“叙事艺术”等方面内容,以《屈原列传》为例,分享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复习注意点。
陈老师梳理“文言文一”题型与备课策略,根据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推断词义,掌握断句标志,将句子放在语境中进行阅读,关注句子语法结构,注意虚词使用,翻译题关注细节等。
在人物形象分析策略指导上,陈老师分享三个策略:一是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看,对比衬托展现人物形象;二是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从与文章主题关系来看,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情境和策略题的答题思路,明确概括对象回归文本,找措施及结果分析原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行为表现。语言表现力分析,首先看人物说了什么,把人物说理的内容分层概括出来;其次分析这段话是怎么说的,是否使用修辞来使说理生动形象,是否使用整齐的句式来增强说理力度;再分析说理过程中的客观因素,说理时具体情境和对象,典型事例详略剪裁等特点。
建平中学黄颖老师领衔建平、洋泾、龚路高三语文备课组,分享“现代文一”教材内容梳理。内容涉及六个单元,即必修上二与六与必修下三与五、选必中一与选必下四。对应三个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科学文化论著研习。按照“学生应该学什么”“已经学了什么”,提炼概念辨析、思路结构、综合探究、情境写作等经典题型。以复习方略、应对技巧、真题解析、模拟训练等形式呈现复习专题,力图具有操作性,适用于各层次的学生,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进才中学张凡凡老师领衔川沙高三语文备课组和浦外高三语文备课组,对“文言文二”板块进行专题梳理。整个梳理包含5个部分,涉及4个学习任务群,共8个单元,27篇文章和11种文体。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二的学习要求,分成文体知识、社会背景、文言知识3个板块。梳理五种常见高考题型,即虚词用法、文意理解、语言赏析、说理方法和思想情感。梳理五册教材中文言文二相关的所有篇目,包含“表”“书”“论”“说”“记”“序”“疏”等文体及应对策略。
张老师按照散文史的脉络,将课文分成两类:一是儒道墨三家;二是历代散文,包括说、书、疏、赋、论、序、表、志、传、 记、辞 11种文体。
最后,张凡凡老师提出困惑,如知识梳理是否紧扣教材学习要点、内容能够更加精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是否把握题型的变化等,给在场老师诸多启迪。
上海中学东校许春璇老师领衔上海中学东校、上南中学、长岛中学、南汇中学所在团队,分享“现代文二”板块梳理。首先通过梳理教材、《语文学科基本要求》《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等明确学习水平。接着联系教材,梳理教材中“散文”“小说”篇目常见概念。梳理近五年高考题,将小说板块分为4类,即“艺术手法”“语言运用”“构思艺术”及“综合探究”。其中“综合探究类”主要包含“主旨形象”“整本书阅读”“情境题”等方向。将散文板块分为“人物形象塑造”“构思艺术”“综合探究(情境写作)”。提出“教”“学”“评”的思考,在“教”中关注内容学习、常见概念、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在“学”中关注文学著作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在“评”中关注评价内容关联性与评价角度多元性。最后,整理文学常识、内容概要、艺术特点等知识卡片。
上海中学东校张娇娇老师和三林中学王虹老师共同对“积累运用”板块进行备考梳理。整理教材中背诵篇目,以及教材相关知识和任务,为“逻辑”“单元写作任务”“易错易混成语”“常见语病”“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词语’单元 ”模块。着重“语言得体”“语言连贯”,给出详细应考策略。
上师大附中林启华老师围绕“高考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从哪里找思想——教材中的人文主题”“人文主题与高考作文相关度”“训练作文题从哪里来”等维度分享作文梳理。林老师指出当前写作训练随测试题走,少有系列主题和内在逻辑;重写作后指导,结构安排、论证手法、材料对观点匹配度指导,轻视写作前指导;不关联教材,不关注思想、思维训练;学生考前没有系列准备,没有系统写作知识与能力提升,没思想等问题。林老师建议从教材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写作知识短文等出发,关注“关键”与“拓展”,展开思想储备。以必修下第三单元“追逐科技之光”为例,谈论2023年秋考及2024年春考作文题。结合高考作文题、上海各区模拟考作文题、全国卷及各省市模拟题,按照“母题、子题梳理”,梳理教材人文主题和写作任务,精选“作文题”展开作文系统训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语文研究员、正高级教师范飚充分肯定浦东新区高三教师研究团队的梳理工作,并给出指导意见。
一是高三复习必须围绕着学生与高考。二是对课标研究建议从学业质量水平4入手。范老师分享2019年亲自梳理的知识分类,鼓励一线教师在梳理中建构知识。三是关注高考试题变化。如“逻辑”板块已逐渐形成稳定的考查形式,“整本书阅读”不会太强求细枝末节,而是更为关注情境中的阅读方法。四是让学生梳理的前提是教师梳理。指出浦东新区教师研究团队合作梳理,特别不容易。五是梳理教材中的关键概念,提醒老师们特别关注单元任务中的“概念”辨析,如“白描”“虚实相生”“说理方法”“说理艺术”“文学短评”“读书报告”等。六是研究高考题不要拘泥答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梳理,细化方法。如写作可以关注作文题与人文主题的关联度,基于此进行表格梳理。最后范老师提出要让高三学生基于概念整理题型、举出相应的例子。学生能举的例子越多,学习经验越丰富,面对新问题时提取相应策略回答的可能性越高。
浦东新区高中语文教研员郑艳红老师对范老师指导表示感谢,对浦东新区各学校高三教师全情投入、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表示这只是梳理1.0版本,在接下来的2.0版本中,将结合范老师的指导意见,给梳理做减法,站在学生立场,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希望备课组老师能在使用中完善统编版教材梳理,深入解析教材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中的核心概念,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浦东新区的高三教师们将继续通力协作,共建、共研、共享,在“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继续探索统编版教材梳理,引导教师用好教材,减少高三学生机械刷题,落实核心素养。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郑艳红
上海中学东校 王卿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