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临港新片区教师科研水平和论文撰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临港新片区教育科研发展。2024年11月2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徐梦杰以“教师研究过程的成果性表达—以普教所三类征文撰写为例”为主题,为全体兼职研究员及攻关团队成员开展了一次精彩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临港分院研究员陶志军老师主持,临港分院全体兼职研究员及攻关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徐博士提出了“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教研和科研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做科研课题重在申请立项吗?做课题研究就是写报告、论文吗?什么是好的教师研究?”这六个老师们切实关注且心存困惑的问题。徐博士专业而细致地为老师们解答了这些困惑,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教师研究本质的思考。
随后,徐博士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题情报综述撰写与调查研究正文撰写。徐博士指出,文献研究法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穿越时空、了解相关研究领域、平行主题中已经积累知识、信息。文献综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增长一个教育主题或者实践问题的专门知识;有利于选择自己研究的主题选择或研究方法以及确定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徐博士强调,老师们在撰写文献综述时,一定要避免只在填报课题申请书的时候查阅文献;文献研究量不足,不系统,无法把握以及重在摘录文献中能论证研究价值的“只言片语”等问题。
在讲解的过程中,徐博士不仅讲述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内容,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示例以及范文等,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分析解读,让老师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撰写论文的方法与技巧。徐博士还为老师们现场演示了如何在中国知网对文献进行可视化查询,对老师们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对于长三角征文的撰写,徐博士结合自身经验与范文分析,向老师们详细阐述了应该如何准确解读主题。徐博士认为应首先破题,对主题进行正确解读;其次,教师应以与主题适切的研究为基础进行撰写;而制胜的关键则在于文采。
徐博士指出:论文的撰写需要不断地打磨对细节的把握,研究和发表是一种寻找永生性的专业存在的过程,是长期积累和研究基础上,融入知情意的,复杂的专业智慧展示活动。徐博士的讲座如一盏明灯点亮了老师们的科研道路,使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在研讨交流的环节,徐博士就老师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以及做课题、写论文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现场的老师们纷纷把握这一难得的专家答疑解惑的时机,踊跃地向徐博士提问并进行了热烈地互动。
最后,主持人陶志军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陶老师由衷地感谢徐博士带来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对于老师们的教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与探究。同时,陶志军老师也对在座全体兼职研究员与攻关团队成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鼓励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将专家的智慧转化为教学研究工作的动力。
凝心钻研,研思不止。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次讲座在科研写作方面给予了老师们诸多启发,开拓了更深远的思路。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老师们继续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更加注重科研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质量的提升,秉持学无止境的理念,且学且思,一路求索,推动临港新片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供稿:临港分院综合发展部兼职研究员 高叶波 陶志军
临港外国语小学 姚心成
审核:朱孔洋 刘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