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下午,初中数学学科展示活动在上海市建平南汇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直播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浦东新区1947名初中数学教师参加了研讨。本次活动由教研员胡素芬老师主持,活动特邀上海市正高级、特级教师吴卫国老师、上海市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刘达老师、华东师大二附中正高级、特级教师刘初喜老师、崇明区初中数学首席教研员龚华丽老师点评和指导。

环节一:教学展示
建平南汇实验学校许国华老师,以图像法研究y=x3等新函数为切入点,探寻作业设计的内生逻辑,以跨课时作业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达到课时与单元、课堂与作业等融合发展的创生样态。探究过程中,诠释新函数时注重通性通法,借用几何画板的优势运用,弥补取点的局限性,更好地展现出函数图像的整体,给学生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观察参数变化引起图像变化的动态过程,了解到研究函数的关键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像法研究函数并进行总结和概括,加深学生对“图像的方法”的认识,提高运用图像法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张江集团中学的刘蓉老师执教综合与实践课《图形的魔法变身—剪拼正方形》,这节课紧扣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及方案的优选。用多个数学活动推进学生研究,问题链环环相扣,助推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开展问题的研究,并将思考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剪拼和自己口头表达展现出来,展现了学生鲜活多样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成果。通过丰富有趣的剪拼图形的学习过程,学生乐于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独特魅力。
傅雷中学胡宇飞老师执教《4.1点与线》,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理念,环节设计环环相扣,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设置学习活动驱动学生不断思考,在知识容量较大前提下,教师能利用多媒体和板书梳理清楚相关概念,展示规范的作图,能抓住学生现阶段的学情特点妥善处理课堂生成,有效激活学生核心素养。
环节二:专题报告
胡素芬老师作题为《重视作业设计,激活素养表现》微报告,她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内容实施和资源开发四个方面介绍从5个人开始组建作业研究团队,三年以来持续进行与作业有关的区级课题的研究、师训课程的开发、学科高地的跟进与市级课题的立项。
教研员沈惠华老师和建实地杰杨晓霞老师作题为《依托有效的活动设计激活学生素养﹣线段与角单元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的微报告。聚焦来自一线教师困惑问题“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创设适当的情境,发布活动任务,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问题链,引发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活动的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课时落实”的基本教学策略,并以第四章《线段与角》为例,从学习内容的素养分析,单元整体活动设计及具体案例解析等方面进行交流。杨老师从现实经验建立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促进直观理解,重视画图搭建直观桥梁,技术融合助力直观推理等方面交流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
环节三:圆桌论坛
在圆桌论坛中,教研员曾文洁老师和南汇二中的严长宜、张丽芝、盛昆老师作题为《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分享。此次论坛聚焦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基于近几年的实践探索,研究团队精心梳理出了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教师们以数学课本为基石,精准定位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设计出能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问题链。教师将学生自主编制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研究素材,通过师生间的热烈研讨与智慧改编,形成全新的问题链,逐步深入对问题一般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在高年级同一知识领域教学时,鼓励学生自主构建单元问题链来推进学习,使学生自主搭建知识逻辑体系、梳理学习脉络并确定研究问题。此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未知的挑战与探索乐趣,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环节四:专家点评
龚华丽老师肯定了浦东教师和浦东教研工作者严谨认真,执教教师敢于尝试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师善于选题,能从课本内部知识的整合进行延伸,挖掘可研究的素材,通过三个活动及问题链的推进设计进行实践研究。整个过程经历问题提出、方法探索、结论深化和能力迁移,促进了思维水平提高和思维的结构化,从通晓知识走向了通达智慧。
刘初喜老师建议教师关注初中优秀学生的培养,数学学习强调体验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形成关键是扎实课堂教学,教师要通过任务的设计,进一步思考让学生保持学生数学热情的方法,能够把人才留在浦东、留在上海、留在中国。
吴卫国老师肯定今天的活动内容围绕数学能力和学生发展等主题展开,从教学内涵讲是基于教学真实课堂真实研究和真实教研,是一种学术安静。许老师的课关注知识上下的承接,将已学函数知识作为铺垫,把研究函数的方法植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研究对图像特征和性质有了深刻理解。微报告聚焦课堂思维发展,聚焦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从课标研究、课堂研究及评价研究等方面提出自己想法和建议。
刘达老师首先解读教研展示主题的内涵和智慧,立交桥三维空间严谨,涉及课堂教学、评价、教研等各个方面,通过教研立交桥建构,能让教研信息的传输更加丰富、更加顺畅、更加高效。肯定初中数学三位教研员将与教师合作研究和合作实践过程和成果用微报告或微论坛的形式来呈现,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方式。结合三位教研员的研究主题及展示课,对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转型,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激活学生的素养表现提出自己建议。
在本次初中数学教学展示周的教研活动中,看到了青年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诠释,中年教师对综合与实践的不懈探索,学科带头人对跨学课时作业的认真思考与大胆尝试,老中青三代数学人的立交,市、区、校教研的三层立交,单元课时活动、课时作业设计与问题提出等关键问题的内容交织,通过打造智慧共生新课堂,引领我们把握双新脉络,促进教学交流,关注学生发展。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胡素芬 曾文洁 沈惠华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