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一体推进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浦东新区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主题教研活动
发布人:沈学文
发布日期:2024-12-19
浏览量:852
2024年12月17日,浦东新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训一体推进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活动在上海市建平实验地杰中学开展。研修活动由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建平实验地杰中学道德与法治备课组长王文华主持,北蔡学区、张江学区、花木学区、川沙学区所在校教师、区主题教学研修团队和学科高地团队成员参与现场研讨。本区其他六至八年级学科任课教师通过平台在线参与研讨活动。

建平香梅中学的赵彩灵老师在七年级开设研讨课《做自信的中国少年》。课前,赵老师对学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从学生熟知的潘展乐的案例出发,并呈现给学生自信的榜样——林巧稚和童第周,通过层层递进的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学会做一个自信的人。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的杨兰博士做专家指导。杨博士先是对赵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充分肯定,强调思政课堂要基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的展示与反馈;同时思政课老师也要深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有所关注和调整,培养学生通过事实材料建构观点的能力,启发老师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教研员杨颖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杨老师指出,赵老师的课堂为我们研究“教-学-评一体”的学习活动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课堂教学要坚持素养导向,重视表现性评价,设置复杂情境,关注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课堂反馈,教学要引导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观点是什么,更要引导学生体验观点形成的过程,深入理解这些观点和学生成长之间的关联,自主建构学习的个体意义。

教研活动推动学科教师在交流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不断前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悉心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关注学生、把握学情,推动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杨颖
建平实验地杰中学 杨澜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