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浦东新区高二年级语文主题教研活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探究读写整合提升路径”在建平中学举行,高中语文教研员沈燕老师主持教研,华师大二附中薛晶晶老师点评,浦东高二语文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首先,由三位“学科高地”学校教师分享自己一年以来在设计、使用与“读写融合”主题相匹配的“课堂观察表”时取得的经验与心得。建平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昌中学三所高地校在一年的研讨活动过程中,各备课组合力共研,推选出几位教师代表进行经验分享。
来自上海市建平中学的孙孟然老师分享了将“项目化学习课堂观察表”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反思。孙老师强调,“项目化学习”是为了“促进素养目标,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持续探索,形成项目成果”的过程,“观察”而非“评价”,更能体现课堂的探索性与生成性。
来自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朱炎炜老师分享了基于情境任务的语文读写融合课堂教学评价表的编制与使用。朱老师指出,教学评价表应当是指向“学习者”的课堂设计与观察,需要根据课堂反馈不断修订,回应真实需求;同时,评价表也能够对课堂设计起到提示性与指导性作用。
来自东昌中学的田雪婷老师分享了教师行为评价表的设计与应用经验。在修订评价表时,田老师将评价重心从评价教学设计转向了评价教学实施过程,从评价学习结果转向了关注过程性的学习品质,从而使评价表更切合“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和“发展学习主体”的目标。
“读写融合” 课例分享
随后,由四位青年研修小组的青年教师代表进行“读写融合”课例分享。青年研修小组由浦东新区七十多位教龄在0-5年青年教师组成,在三所高地校的指导下共同研习,彼此交流研修成果。
来自川沙中学的敖紫琦老师分享了选必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设计课例,她以文体为切入点,引领同学层层深入,关注作者运用材料的方式、“以小见大”的构思,并鼓励同学以“上海的红色记忆”“家乡的英雄”为主题,模仿课文的文体风格、生活中常见的公众号推文,进行写作。
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的梅茹瑜老师分享了《五石之瓠》的课例,她结合教材与学情,以“诸子的处世智慧”为读写融合的切入点,带领同学梳理文中观点的情境,了解其现实针对性,再逐次深入,关注到两位思想家的处世思维,进而引导同学运用文中观点与思维,讨论现实问题。
来自浦东外国语中学的张玲老师分享了《百年孤独》的课例,引导同学们通过梳理文中多种象征的含义、关注文中出现的多种“孤独”的意义、表现,感受“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进而完成《百年孤独》的文学评论写作。
来自香山中学的黄蕴茹老师分享了“逻辑的力量”单元设计课例。她关注到学生议论文写作经常存在的一些逻辑谬误,以作文示例为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时常见的、易犯的逻辑谬误,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专家点评 砥砺前行
最后,由全程参与课程指导的薛菁菁老师对教师们分享的经验、课例进行了评点与肯定。
薛老师提出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工具应用、跨学科融合、个性化学习等展望,期待教师同仁们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差异进行课堂建设,并进一步完善评价量表的体系建设。
最后,教研员沈燕老师总结了“读写融合”教研活动目前取得的成果,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展望。
本次教研活动搭建了区域语文教学交流平台,以"读写融合"为主题,通过课堂观察表的设计经验分享和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展示,开拓了教学视野,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与会教师们围绕课堂观察、读写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既彰显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可能,又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路径。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创新做法,将持续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为语文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供稿:教育研究指导部 沈燕
建平中学 朱沁芸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