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下午,浦东新区教师培训课程质量提升研讨会于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进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部部长陈霞老师、教师教育培训部副主任胡意慧老师、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小学唐华英老师、上海市建平中学区桦老师、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尉曼村老师、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白云云老师、课程项目组以及全区近百名教师。本次活动由教师教育培训部杨澜老师主持,活动共分为四个议程,项目概况、案例分享、专家报告和活动结语。
一、项目概况
首先,由教师培训课程项目负责人平芳老师介绍当前区域内的师训课程建设情况。平老师强调了浦东新区课程建设“小切口、问题性、实践性、互动性”的导向,解读了教师培训课程从构想到落地的关键节点,明晰了区域层面上提供的规范性、引导性文本支持与个性化指导等策略工具,并指出了课程开发历程中需加以关注的“避坑点”。
二、案例分享
唐华英老师进行了“适时开发 案例引领 活化形式——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分享,以德育学科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实现“实践——课程——课题——再课程”的课程开发阶段推进,通过具体馆校合作的案例为参与者提供了拓宽教育资源利用渠道的宝贵经验。
区桦老师进行了“课题成果如何转化为教师培训课程——以《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观课评课的策略与方法》为例”的分享。区老师重点介绍了市级课题向区级课程转化过程中如何选择课题成果纳入课程内容,如何将PTCP模式运用到组织实施过程中,并且分享了课程实施后的一些思考与展望。
尉曼村老师进行了“双新引领 课程赋能 初中物理创客学习的实践路径——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创客学习的教学设计》为例”的分享,他从课程背景、内容框架、实施策略、成效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了很多课程中的动人细节,让听众体验了开放、共享、互助的培训学习氛围。
白云云老师进行了“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反思——以《美术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与评价》为例”的分享。她阐述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运用的“用户思维”,实施中选择轻量化、即时性的评价推进节奏,利用表现性任务将素养提升的证据可视化。她表示应当怀有学习者的心态、服务者的精神、创造者的情怀。
三、专家微报告及点评
专家点评环节,陈霞老师引导参会教师深入思考并回顾了本次研讨中印象深刻的案例,特别强调了问题意识与“对象感”的重要性。陈老师指出,培训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内化和转化。由此,教师应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并在岗位上转化为可应用的方案。这一过程不仅涉及知识的内化,还包括了转化、外化的过程,使得教师能够将知识“习俗化”,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运用,并提炼经验,进行知识的再生产与分享,促进知识的更新。因此,她建议老师们在设计培训活动时,借鉴哈瑞(Rom Harre)的“学习环”理论,将其作为学习逻辑的基本遵循和设计培训活动的理论支撑。
四、活动总结
研讨最后,由教师教育培训部副主任胡意慧老师作总结。胡老师再次明确了鼓励区内教师参与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主线,即为了实现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区域流动、为了解决新的教育理念落地的“中位”问题、为了帮助优秀教师萃取经验、积累成果。开发课程是否经过打磨、设计理念是否符合学理、实践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课程开发者起步和迈步时需要坚持自我反思的关窍。有生产力、有生命力的教师区域环境同持续优化的师训体制密不可分,项目组已经为有意愿加入课程开发者行列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多个学科培训课程开发内容指南,期望能助力教师破除课程开发难点,实现朝向高端教师的长足专业发展。
本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与笑声不断,老师们认真聆听并积极参与到互动问答环节中来,针对老师们的提问项目组和分享人都给予了及时的回应。在活动结束后的问卷反馈中,老师们的满意度均分达到9.96分(满分10分)。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更多教师投入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来,做学习者、做课程开发者、做关注自我提升的教育人,凝练智慧,共建共享。
供稿:教师教育培训部 平芳 杨澜
审核:胡意慧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