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华章待谱,新学期,新征程。2025年2月24日下午,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初中生物学教研活动在线上平台举行。活动由区教研员王娅老师全程指导和策划,区兼职教研员廖红英老师主持教研活动,全程200多名教师参与!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专家讲座——新教材培训;2024年浦东大调研反馈传达,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跨学科案例分析练习样卷分析;新学期工作计划交流;区中心组会议。

环节一:专家讲座——新教材培训
非常荣幸邀请到黄浦区教育学院初中生物教研员---柯晓莉老师为浦东初中生物学教师做新教材培训讲座,讲座的主题《聚焦真实问题解决,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柯老师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开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基本类型和各个层级相关的培训案例,凸显其在当下教育中的关键地位,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此类活动。讲座分为三部分阐述设计方法:
设计流程:遵循基本原则,从课标或学生生活选题;设定具有任务逻辑与整合特性、经逆向设计且嵌入评价标准的目标;以“大任务”“大概念”“大问题”组织内容;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恰当提供学习支架并评价质效;拓展主题、关联学科、参考多元资源、丰富活动以充实学习机会。
实施案例:分享黄浦区学校成功案例,涵盖学生生活类、深挖现有资源类、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整合形成区域课程群类。
资源支持:介绍高品质空中课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线资源、社会资源及博物馆科普资源等,助力教师开展活动。
听了柯老师精彩的讲座,教师们明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掌握设计流程与方法,从案例中获得启发,还知晓诸多实用资源,为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筑牢基础。


环节二:
2024年大调研反馈传达 + 初三跨学科案例分析练习样卷分析
廖红英老师从如下的三个方面把“2024年课程与教学市级调研反馈”进行传达。
1. 调研师资概况:
浦东新区初中生物学教师群体是一个年轻的、有活力的、潜力巨大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队伍!
2. 优秀经验方面:
区级教研有特色:(1)抓骨干队伍,建设学科高地。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和实践性课程等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录制区名师面对面微课和名师课堂分享给全区的教师学习,骨干教师引领专业发展。(2)搭建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研。
课堂教学有亮点:以单元组织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实验实践,强化学生体验环节;引入数字化资源,赋能学科教学。
3.不足和对策建议。
这次调研中,也发现了各个层面上的不足。区域层面:对课标理念的内化和行动的转化有待加强;实验教学落实不够理想;对教师的差异缺乏有效的教研路径;对迅速扩张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教研支持力不从心。校本层面:缺乏高质量的选修课;教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的局限性;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或实施能力不足。
课堂教学层面:问题设计较细与更好体现思维过程的关系;学生不完美的回答与教师引导的关系;真实问题解决与复杂性的考量;放手实验实践与规范操作的关系。
对策建议:以研究促教学;从需求出发分层组织研修;规范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教学魅力。
这次市级调研反馈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区域教研和课堂教学,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调研活动。

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跨学科案例分析练习样卷分析,廖红英老师主要从“命题思路”“典型问题分析”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样的练习样卷的分析,教师们能够理解命题紧密围绕目标,明确考查重点与难度;能从典型问题中洞察学生学习漏洞、思维欠缺及背后教学问题;依据教学建议优化方法、强化巩固拓展,关注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环节三:新学期工作计划交流
新学期工作计划分为两个部分,回顾2024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工作:7次主题系列研修活动;12次基于实证的课程与教学调研;1次区教学展示周活动;1轮实验精品课录制工作;3个方面的“双新”推进工作;1份区练习卷命题;其他4个方面的工作。
2024学年第一个学期是教师成长和收获的一个学期,第二学期是教师践行“双新”沉淀的一个学期。本学期主要工作设想:主题系列研修活动;基于实证的课程与教学调研;考试、阅卷及质量分析;“双新”推进;活动比赛;其他工作。

环节四:区学科中心组研讨
区学科中心组老师们通过学科微信群开展视频会议,讨论、交流和分工本学期的区域辐射的分工安排。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激发了教师们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热情,调动了教师们把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日常的教学中的动力,助力教师们专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王娅
周浦育才学校 廖红英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