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共筑心灵成长
记浦东新区高中心理教研活动
发布人:夏蕴芸
发布日期:2025-03-01
浏览量:448
2025年2月26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中(含职校)心理教研活动在浦三路院区举行。活动由高中心理教研员吴俊琳老师主持,中职校心理教研员李厚荣老师和各高中、中职校学段的心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文件学习、工作部署、论文研讨、互动交流四大板块,为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锚定方向、注入活力。

锚定方向:新时代心理健康工作再升级
活动伊始,吴俊琳老师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这一文件作为国家层面的指导纲领,明确部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八项重点工作。吴老师强调:“心理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心理课,我们要以文件为纲,无论是必修课还是拓展课,都要尽可能站稳这一阵地,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

多维发力: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推进”为框架,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多维发力。构建教育、卫生、社区“教联体”协作网络,整合资源并提炼心理育人典型案例;通过“双轨督导”优化心理课程质量,开发生涯教育案例应对新高考需求,同步推进区级优质课例展示。深化医教协同,引入专业指导与早期干预,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月”多元宣传活动,升级24小时心理热线服务。完善危机干预体系,研制手册并强化应急演练;加强师资培养与技能竞赛,精准帮扶薄弱校“一校一策”,发放资源清单、招募志愿者促进共建共享,形成教学、预防、干预、支持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
论文研讨:以核心素养重塑教学目标
活动中,教师教育培训部的朱琪雯老师分享了论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心理课教学目标设计》。朱老师指出,当前心理课教学目标存在两大痛点——规范性不足与脱离新课改趋势。“有的教案目标表述模糊,如‘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有的未体现核心素养导向,仍停留在知识灌输层面。”她提出“三位一体”设计框架,将心理课置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聚焦“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四大素养;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细化“认知、情感、行为”三维目标。并以“恰到好处的安慰”为例,进行心理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实践。

吴俊琳老师高度评价该论文,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规范为抓手”的总体思路。她特别指出: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既是基于学情分析提出的问题,又是教学效果评估的依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朱老师的研究为全区心理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设计地图”。
带着这样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智慧,本学期首次高中心理教研活动圆满完成。教研碰撞的火花将化作对话心灵的温度,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从文件走进教室,从概念变成守护青春成长的力量。
供稿:德育研究指导部 吴俊琳
上海市洋泾中学 朱红
审核:王宇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