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区域教育改革成果的辐射效能,推动优秀成果的实践转化和成果内在品质的持续提升,教育科研指导部于3月4日下午在峨山院区一楼半会议室召开了一场优秀成果推广、应用与转化典型案例征集辅导报告会。浦东新区入选首批成果推广应用课题指南的16项成果持有方代表和65位成果推广应用课题代表出席会议。

教育科研指导部科研员吴诗沁老师首先对2025年度浦东新区优秀成果推广、应用与转化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报送工作做了详细说明,表示该活动旨在切实推动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推进“推共体”运作机制构建,以此促成阶段性成果产出,并服务和支持现有成果的升级转化。
为了给有意参与案例征集活动的教师提供可借鉴的范例,本次会议特意邀请4个在2023年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与转化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奖的成果团队代表做经验分享。
上海市洋泾中学陈丽佳老师代表团队以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在其他省市推广应用的成功经验为例,介绍了由“引领·共进·蜕变”三部曲构成的推广应用路线图,详细阐述了理念认同与价值引领、行动协同与内化改造、本土化升级与融合创生三个阶段的行动纲领、行动路线和保障机制,并分享了推广应用案例的撰写经验以及区级推广应用中的做法与思考。

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赵艳雯老师以《教育科研成果“起承转合”的学校探索》为题,分享了学校管理层面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中的作用机制。案例中的“起承转合”分别指成果形成与产出、成果传承与优化、成果转化与应用及成果推广与共赢。以此为框架,赵老师详细介绍了学校的项目化科研管理机制、课题研究的迭代升级过程、形式内容及研究者层面的转化以及多元的推广宣传模式,为与会者提供了机制创新方面的经验范例。

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陈晓红老师以“破题·重构·点睛”为线索,分享了从案例选题到命题的破题思路,阐述了成果团队撰写案例时在逻辑、目标和内容三个层面的重构方式,呈现了“厚植研究沃土,共享发展成果”的最终转化成效,系统展示了冰厂田幼儿园在成果推广方面的整体思考和实践探索。

教育科研指导部王丽琴老师以《石头汤-课例研究区域推广和转化过程的一种隐喻》为题,分享了一等奖案例《课例研究团队的课程化服务与“共赢”式成果转化》诞生的故事。她以《石头汤》这个富有哲理的传说为引,介绍了20年来浦东课例研修团队进行区域推广、逐步课程化的历程。在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中,团队努力追求与“校(园)本研修”对接,形成了适合区情的课例研修工作坊模型,以课例为载体预约了一次次教师深度学习,就好比煮成了一锅锅美味的“石头汤”,核心团队也在课例研究的推广、转化中成长。最后王老师指出,不是所有研究都需要原创,从学习、应用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技术开始,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推广应用研究需要基于本土化需求的实践创新,并在实践中“转化”出自己的成果,如课程、模式、教师成长、学生发展。

此次辅导报告会为有意参与本次案例征集活动的“推共体”成员明确了方向和要求,提供了跨学段、跨视角的优秀案例范本。期待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度挖掘与广泛传播,能够切实推动推广应用课题的研究,激活浦东新区优秀教育成果转化、深化的涟漪效应。
供稿:教育科研指导部 吴诗沁
审核:王丽琴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