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设计学习活动
浦东新区初中生物学学科第四周教研活动
发布人:瞿振芳
发布日期:2025-03-11
浏览量:235
随着新教材的落地与实施,老师们对执教新教材充满了期待,同时也热切希望获得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3月10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生物学学科第四周教研活动在上海市育民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设计学习活动”为主题,由教研员王娅老师策划,中心组陶琴、陶翔云老师组织和主持。教研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开展。高东、浦兴、沪东、高行、高桥等学区的教师们参与了线下观摩和研讨,共同探讨生物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活动伊始,上海市育民中学的刘瑜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公开课“探究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刘老师以核心素养和新课标为指导,通过创设“改进橡皮筋动力飞机”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触摸羽毛、分析不同鸟类骨骼结构等活动,概述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特点。这堂课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动物类群特征的认识,也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的陶翔云老师分享了她执教空中课堂“动物的类群与特征⑤”一课的设计与构思。陶老师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提出假设,并结合图文资料和教师指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此外,课程还设计了基础练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该讲座为老师们理解和落实“双新”提供了有效参考。

课后研讨中,观课教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认为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聚焦核心素养,将生物学原理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有效培育了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及科学思维。来自龚路中学的张老师、金川中学的陆老师及建平培德中学的张老师表示,刘老师这节课亮点很多,如课题开始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入,师生互动体验鸟类适合飞行的结构特点,再到利用3D打印技术展示飞行鸟类的胸骨特征,都较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解决课例开始的真实问题,同学们不仅顺利解决了问题,还在所学知识上有进一步的创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要求。这是一节值得学习的课。

最后,来自上海市蔡路中学的张华珍老师分享了题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的论文。张老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当前初中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材料的优化选择,实验器材的科学替代,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实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张老师的分享得到了与会老师的认同,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落实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生物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活动中的所学所感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王 娅
进才实验中学 陶翔云
陆行北校 陶 琴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