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新”实施 构建高效课堂
浦东新区信息科技学科组开展第四周教研活动
发布人:瞿振芳
发布日期:2025-03-13
浏览量:196
为更好推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的区域实践,促进“双新”理念的深入落地,3月12日下午,浦东新区信息科技教研活动在峨山院区举行,具体围绕“双新”实施、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及实践课建设展开研讨。本次活动由教研员刘贯南老师主持,学科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及本学期开设公开课的教师等20余人参与。
一、学科中心组:锚定“双新”改革与AI融合
活动聚焦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明确以“细化备课指导、强化骨干引领、深化学科实践”为突破方向。学科组提出四项年度任务:一是深化AI辅助算法教学,重点提升代码调试效率与人机协作模式;二是开发智能体学科融合案例,鼓励教师探索AI工具与信息科技课堂的适配场景;三是跟踪初中“双新”实施难点,通过实验教学、跨学科项目优化日常课堂;四是构建学科实践资源库,年内形成2个典型案例及4-5个实践课例,同步开展微讲座与教学指导。

二、论文交流:技术赋能破解教学痛点
蔡路中学卜燕平基于农村教育现状,分享《人工智能助推农村教育公平》实践成果,通过AI平台实现作业分层推送与学情诊断,缓解师资薄弱问题;建平实验中学胡正豪以《DeepSeek在信息科技课堂的应用》为例,展示开源工具在编程教学中的效能,学生借助DeepSeek完成代码调试效率提升30%,教师可快速生成个性化学习任务,初步实现“精准教学-动态反馈”闭环。

三、公开课筹备:聚焦教学设计核心
第八周区级公开课教师简要阐述备课思路:东鼎外国语学校朱丽娟以《找找电梯子系统》为主题,通过生活化场景解析系统控制逻辑,强调算法思维与实际问题衔接;孙桥中学赵绘宇设计《自动浇水系统设计的编程验证》课程,结合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学科知识,探索实验教学与理论融合路径。参与活动的教师从目标精准性、技术工具适配度等维度提出优化建议,助力教学设计提质。

四、实践结对:构建教学协作网络
本学期公开课教师均配备2名学科中心组成员作为导师,形成“备课指导-课堂实践-成果提炼”协作链。结对小组将围绕“双新”落地、AI工具应用、实验课程开发等主题开展联合教研,计划通过课堂观摩、微报告分享等形式,推动校际资源互通与经验沉淀。

本次活动立足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实际,以任务驱动促进“双新”落地。持续跟踪教学进展并组织交流,推进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通过任务抓手,积极推动教师践行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深入研读教学指南,不断探索教学实践的新路径,携手推动信息科技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刘贯南
上海市实验学校 马颖莹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