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驱动·情境浸润·结构共生
记浦东新区初中历史、道德与法治第6周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人:沈学文
发布日期:2025-03-27
浏览量:67
2025年3月26日,浦东新区初中历史、道德与法治联合教研活动在上海市傅雷中学举行。活动由浦东新区历史教研员周月军老师主持,傅雷中学朱彩云副校长出席并作欢迎辞。本次活动以“目标、情境、结构”为主题,旨在通过课堂实践与微报告分享,深入探讨双新背景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目标、情境与结构的有机统一及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创新实践。
课堂聚焦:叙事见人,以事“现时”
傅雷中学张蓓仪老师的《经济体制改革》公开课,通过“敢为天下先的队长”“顶住骂名的厂长”“一锤定音的伟人”“一群人的改革记忆”四个鲜活情境,串联起一堂有温度、有深度的历史课。从农村到城市,再到经济体制的确立,学生不仅触摸到历史逻辑的必然性,更通过采访实践走进改革现场——他们采访祖辈、收集粮票等老物件,在探访实践中见证个人、国家命运与时代特征的交织。课堂以学生口述历史的方式打通历史与生活,用跨学科思维融合史料实证与政治认同,从“政策选择”升华至“千万家庭的共同抉择”。整堂课目标明确,情境生动,结构紧凑,赢得了在场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微报告分享:学科融合,研磨“主题”
坦直中学历史教师顾悦、傅雷中学道法老师张洪楠以及建平实验张江中学道法老师高才雯分别从学科维度及跨学科视角呈现了他们的教学研究成果。顾悦老师结合公开课内容,以《目标、情境、结构:初中历史结构化教学》为题,深入探讨了结构化教学的逻辑再造和实施策略。张洪楠老师的《从家庭账本到国家账本:改革开放中的制度密码》报告以“家庭账本”透视国家制度变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规律,强化制度自信。建平实验张江中学高才雯老师的《基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报告,展示了如何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这些报告不仅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更以学科共生理念重构了教学新生态。当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与道法学科的政治认同深度对话,当语文的文本解读能力为跨学科叙事提供支点,教育便呈现出独特的融合张力。

专家把脉:锚定方向,深化“共生”
专家点评环节,浦东新区道法教研员杨颖、历史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张炎林以及徐汇区教研员宫毅分别从跨学科融合、历史叙事逻辑及教学策略优化三方面为活动注入深度思考。杨颖老师指出,跨学科教学需“跨界不越界”,张老师的口述史实践将历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是素养内化的典范。张炎林老师则聚焦历史课堂的“叙事见人”,通过人物叙事重构改革图景,使目标、情境、结构形成共生闭环,并建议进一步挖掘口述史的可信度,引导学生辩证认知口述史料的史料价值。宫毅老师从教学设计维度提出深化建议,强调情境创设需勾连目标主旨,同时呼吁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主体性,让课堂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共创”。

目标为舵,情境为舟,结构为帆,本次联合教研活动通过结构化教学与跨学科融合的双重探索,既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型,也为双新背景下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和学科融合探索了方向——当历史从课本跃入生活,当制度密码在家庭账本中解码,当传统文化在各学科知识中渗透,教育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对时代与家国的深层体悟。
教学研究指导部 周月军
傅雷中学 张蓓仪 费嘉懿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