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以“了解生活中的统计与概率”“几何图形的基本研究方法”为主题的浦东新区六、七年级数学第六周教研活动在建平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教研活动分为六、七年级两个分会场,分别由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进才繁荣梅隽婕老师和中心组成员进才北校罗亚琴主持,建平集团、浦兴学区、曹路学区、高东学区及3年以下青年数学教师分别参加了现场研讨,其他数学教师在线参与。

【六年级分会场】
教学展示:聚焦课堂,启迪思维
建平实验中学崔然老师执教《7.1随机现象及其结果的可能性》,崔老师围绕“随机现象及其结果的可能性”展开,帮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与事件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并能初步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实例引入、游戏互动(如掷骰子、摸球、转盘等),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迈向理性认知,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和数据观念。课堂通过问题引导、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强化学生对概率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布置作业以拓展学习深度,包括尝试探索相关数学史内容。
建平实验中学乐凯老师执教《生活中的比与比例》,教学设计以真实情境为核心整合知识点,借助校园义卖活动的背景,通过场地规划、套圈游戏、盈亏分析三类活动,串联比例尺、百分比、盈利率等核心知识;强调数学工具性与实践性,将单元知识融入规划、定价等真实任务中,注重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后续方程和统计学习奠定基础;针对学生学情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涵盖知识复习(比例性质)、技能应用(比例尺计算)、能力培养(数据分析与决策),重点突出比例模型的建立与运用;教学过程采用专题活动驱动学习,教学策略注重能力迁移与学科融合,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全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互动研讨:集思广益,共促成长
课后两位授课教师进行说课,现场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进才繁荣梅隽婕老师针对两个课时教学内容及课堂实践给出了教学建议,对比新旧教材,关注变化,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现要给与鼓励和引导。并提到老教师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善于把握标准,克服教学中心理定势;新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采用适当策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据观念和统计意识。
讲座交流:提质赋能,引领前行
周浦实验王剑峰老师的微讲座围绕“可能性与统计图表”单元的教学内容展开,包括教材特色、核心素养、内容剖析以及方法建议。教材通过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思考,强调数据的随机性和统计意义。教学内容梳理涵盖小初学段各年级知识点分布,呈现特点及要求;教学方法建议实践探究、情境教学及信息技术辅助,帮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掌握数据收集与表达技能,并培养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发院沈老师聚焦单元,解析单元编写意图,揭示变化点,并利用结构图解析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如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和图表选择等,培养学生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及应用意识,帮助学生能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判断、决策和建议,体会工具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七年级分会场】
教学展示:聚焦课堂,启迪思维
进才北校张妍老师执教《17.2三角形的内角和》,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并通过剪拼、辅助线等方法证明该定理。重点探讨通过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设备和动态视频资源,揭示添线思考过程及历史上的证明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感。课堂小结强调“操作→结论→证明→应用”的学习路径,并通过作业布置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史及多边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
互动研讨:集思广益,共促成长
课后授课教师进行说课,现场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进才北校徐志华老师针对课时教学内容及课堂实践给出了教学建议,明确几何图形学习研究的一般路径,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结论并加以证明;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教学素材并进行加工制作,如利用AI技术与历史上数学家对话,感受证明方法的相似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渗透。
讲座交流: 提质赋能,引领前行
进才北校罗亚琴老师分享了《几何图形的研究方法》微讲座。以“三角形”为例,阐述了三角形作为基本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及其对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的作用。详细介绍了教科书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结构体系,并通过定义、表示、分类等方式系统化地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关系及特例。重点探讨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及其相互关系,如三角不等式、内角和定理等,并通过全等判定、尺规作图等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想象能力。此外,强调了类比“角”的研究路径,构建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体现系统思维方式的普适性,为后续几何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发院沈老师针对第17章“三角形”的教学内容, 围绕数字赋能下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重点探讨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三角形内角和、全等判定方法等),强调基于问题设计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同时,结合数学史渗透学科育人价值,分层次拆解辅助线添加逻辑,强调问题引导、经验迁移与分步示范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理解证明意义。

此次教研活动为六、七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面对新教材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教师们展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浦东新区六、七年级数学教师也将继续在双新要求的背景下,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同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落实。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惠华
建平实验中学 乐凯 崔然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