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规范与优化特殊中职课程教学的管理与实践,探寻区域联动、普特联合教研机制,2025年4月9日下午,浦东、黄浦两区特殊中职普特联合研修活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群星职校忠华教学点)举行。本次活动由特教教研员沈军妹联手职教教研员年静、黄浦区特教教研员支炜共同策划并组织。参与此次活动的有两区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班、点)教学负责人、相关教研组长与教师代表,浦东特教与职教中心组的部分成员等。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校长王英、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校长何英莅临现场做指导。
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特教教研员沈军妹老师主持,聚焦于“课改视域下,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核心议题。通过教学观摩和专题研讨,进一步提升特殊中职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共同为特殊中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教学展示:擂台开启,精彩荡漾】
当特殊教育突破传统边界,会迸发怎样的火花?来自浦东与黄浦的年轻特教老师们以创新的课堂给出了答案。一场横跨两校的教学对话,让我们看见:科技赋能让抽象概念可视化、生活场景使知识习得具象化、职业实践将技能培养情境化、差异教学促学习支持精准化……
★浦东辅读课堂掠影★

★黄浦特职课堂掠影★


【课例深研:技艺切磋,智慧共生】
随后的集中研讨环节中,执教者与观摩者以四堂课例为镜,共探“个别化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密码。

执教者围绕教学设计与实施展开深度阐释:浦东两堂基础课,展示了李珉老师“以‘任务链’驱动AI课堂,搭建差异化支持路径”的好做法以及张璐璐老师“以‘分层任务单’破局,让数学生活化、个性化”的好策略;黄浦两堂专业课,凸显了卢重宇老师“以‘旋裱技法’为锚点,实现技能精进与素养培育”的好路径以及陈思老师“以‘多感官联动’突破难点,打造职业化课堂教学”的好方法。

从“看见差异”到“成全成长”,观摩教师则从课堂细节中提炼启发,围绕因材施教展开立体解析——用职业仪式感唤醒认同,以分层支架化解能力鸿沟,借即时反馈强化学习闭环,凭多维评价点亮成长微光。
这场跨区域、融普特的思维碰撞,不仅为特殊教育赋能,更让普教同仁看见:教育的本质,终将回归对“人”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专题对话:职业转衔,成长护航】
在特殊中职教育的探索中,上海浦东与黄浦两区通过课程创新与实践,为特殊学生铺就了一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职业转衔成长之路。虽路径各异,却共同诠释了“以生为本、融合赋能”的教育真谛。

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教导主任陈振华以《多元支持促发展 精准教学提质量》为题,介绍了学校以“多元融合、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构建面向未来的LIFE课程体系,从生活技能到职业素养层层递进的课程实施方略。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德育教导龚波以《融合赋能 职启未来》为题,分享了学校以“融·和”理念为引领,打造四年一体化职业转衔体系,为学生从校园到职场全程护航的融合教育举措。
【专家引领:锚定方向,共绘未来】
两位专家也为特殊中职教育指明方向:教育的终极使命,是让每个孩子走向“有尊严、有未来”的成长之路。

支老师认为:联合教研的意义远超课堂本身,它让区域间的互访互学成为常态,让友谊在共研中生根,更让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共建”。面对AI技术与职业转型的新时代挑战,特殊中职教育需以课标为锚点,立足学科本质,将真实情境融入教学设计,通过任务链闭环实现“做中学”。课堂应兼顾通用性学习与针对性支持,在技术工具、感官通道、能力分层等维度构建普适性框架,让差异化教学真正落地。支老师特别强调,新教师在拥抱创新的同时,必须锤炼基本功,“绿色课堂”的构建既需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
年老师表示:融合教育的真谛,不是单向输出或被动接纳,而是让普特两个领域的教师在碰撞中共创价值。特殊中职教育和部分普通中职专业一样,无现成课程可依据,需深度研究可供参考的相关课程/专业(行业)要求,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特殊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科/专业本质,又贴合学生能力、生活与职业需求。年老师呼吁,职业教育的教师,无论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应从“执教者”转向“设计者”,在成为优秀教师之前,要先成为课程专家,只有对课程、对专业有深度的把握,才能在面对差异化水平乃至个性化水平高的学生群体时游刃有余!唯有深研课程标准/专业标准、细剖学情,深谙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所学有所得的教育精髓,才能在“可能”与“局限”间找到教育的最优解。

活动在两位校长的对话中落下了帷幕。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何校长深情表达:“这场联合教研,既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也是教育初心的回归。特殊教育的意义,在于直面‘人’的本质——精准剖析学情,选择科学策略,把‘不会的教到会’是我们的不懈努力。两区在共研中汲取智慧,让教师团队的力量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成长能量。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实践,让教育的本真之光辐射更远。”
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王校长诚挚回应:“最好的教育永远在现场,最深的感悟总在互动中。感谢特殊中职教师的‘精品课堂’,感谢普通中职教师‘不论特殊,只论教育’的开放胸怀。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教师的躬身实践、跨校的思维碰撞,让我们看见:研究孩子、打磨课堂,本就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年轻教师的热忱与资深教师的智慧,正为特殊教育注入无限可能。期待下一次相遇,让有趣的研究继续生长!”

正如特教教研员沈老师结语所言,伴随2025年版上海市特殊中职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即将出台,全市各特殊中职学校(班、点)正积极探索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与标准化建设。这既标志着特殊中职教育课改迈入新阶段,也预示着大家必将肩负起更为艰巨的课改使命。在此背景下,跨区域联合教研与普特融合教研的创新模式也由此迎来了新的机遇。为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区际交流平台,构建起特殊职业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融合共生的新样态,我们期待继续秉持真诚、友好与开放,彼此携手,共研互鉴。相信通过这种创新模式,构建高质量特殊中等职业教育的蓝图必将转化为生动实践!
深耕不辍,行则将至
初心如磐,万里可期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军妹 年静
浦东新区辅读学校 黄诗意 施丽凤
审核:陈久华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