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课堂,数据为舵备征程。2025年4月24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三语文教师齐聚上海市实验学校,开展以“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高考语文专题备考策略”为主题的深度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高三教研员郑艳红老师主持,通过课例展示与研讨、专题讲座分享与备考策略指导等多个模块,为高三备考“精准发力”提供有力支持。
郑艳红老师对浦东新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展开分析。首先阐述命题意图,遵循依据课程标准、全面呼应教材的命题原则,在选文和题型上力求创新。接着对比二次模考数据,指出不同类型学校均有进步,部分板块得分率提升。最后提出学科教研跟进策略,提出各类学校备考要求,通过落实教研活动、送教到校、搭建共享平台等方式助力师生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

上海市实验学校钟意菁老师开设《如何写好考场议论文开头段》研讨课。钟老师基于上实高三学生学情,立足学生考场作文真实问题,从议论文“开头段”切入,引导学生在与材料精准对话的基础上,让议论文开头更有吸引力。课堂上,学生交流考场议论文开头段的写法,罗列开头段的典型问题;借助AI,小组共同探讨,提炼优秀议论文开头段写作共性和特点,修改完善议论文开头段评估量表;运用课堂所学,修改原有议论文开头段,阐明理由并小结方法。学生从感性与模糊逐步走向理性与具体,深入理解开头段对于全文构思谋篇的作用,提升考场议论文开头段的写作质量,进而提高整体作文水平。


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严毓棋老师开设《作为文本阅读方法的叙述——从“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辨析出发》研讨课。严老师从学生答题典型错误入手,通过“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概念辨析,掌握“人称选择—视角限制—主旨表现”的作答分析路径。课堂上,借助 AI,引导学生发现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概念混淆的问题;利用 AI 生成概念辨析表格,小组协同修订,在深入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探究人称、视角类试题答题策略;回归教材,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结合教材中其他小说的相关赏析,提炼人称、视角类试题答题策略。


郑艳红老师指出两节课都有真实学习发生,这得益于两位老师聚焦学生真实问题,预设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取学习资源,适当时点拨和引导等。郑老师以严毓棋老师的研讨课为例,解析学生从凝滞到豁然开朗的学习过程,指出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小组探讨时充分借助AI,不断提问、质疑、补充、完善,最终突破难点问题并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最后,郑老师提醒老师们在备考中,既要关注这一类文本的共性,也要关注这一篇文本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在探讨中增进理解,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苏杰宛老师作《2025高考诗歌鉴赏备考策略》分享。苏老师将诗歌教学与备考经验总结为以下五点:一是夯实基础。高一高二阶段培养学生诗歌文学素养,在课外补充《全唐诗》《宋词选》篇目,并针对性出题给出评价。二是专题突破。按题材分类进行复习与针对性训练。三是复习巩固。结合真题,重点训练相关题目。四是共性训练。梳理高频考题,有的放矢开展分类复习。五是归类整理。通过“三抓、两联”的整理方式,让学生养成针对性答题习惯。

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温静老师作《2025高考文言文一复习策略》分享。温老师以丰富详实的习题与专题整理材料为例,分享实词考察与鉴赏探究双线并进的文言文一复习策略。在实词考察方面,建议在冲刺阶段有条不紊推进实词考察序列,借助工具书、教材、复习计划表与模卷练习进行实词梳理;在鉴赏探究方面,回归教材,重视单元复习策略,研习单元学习任务,搭建整体知识框架,并帮助学生在任务对应的练习中加深理解。

来自上南中学、上中东校、洋泾中学、上师大附中的备课组团队分享了《2025高考高分创新题梳理》的整理思路和使用指南。该团队基于2023-2025年的高考真题和2025年各区一模二模题,筛选整理现代文一、现代文二、诗歌鉴赏、文言文一、文言文二五个板块的高分创新题。每个板块的题型整理由“真题再现”“模卷题目汇总表”“典型样例的解题策略”三大模块构成:“真题再现”有助于把握高考变化趋势,“模卷题目汇总表”可作为索引目录,“典型样例的解题策略”分析该题的解题思路、阅读策略和答题策略。该团队以高考题为探究起点,以模卷题目为分析对象,以教材为依据参考,梳理高分创新题,助力区域教师团队高考冲刺教学。

本次研修活动聚焦真实学情、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课例展示与资源共享,为高考备考提供精准指导和支持。资源共建,团队协作,助力高三学子潜心备考,行稳致远!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郑艳红
上海市实验学校 张燊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