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浦东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教师队伍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带动浦东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智能化变革,2025年5月6日下午,浦东新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专题讨论会在峨山院区301会议室召开。
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毛力熊,浦东新区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处长吴瑶、浦东新区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孙海洪、浦东新区教育局组织人事处高珊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世清副主任、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陈向东教授、教育学部培训部孙梦主任、教育学部培训部项目主管张燕婉老师,李百艳院长、李军副院长、教育信息技术部谢忠新主任、区域教育研究部姜美玲副主任以及教育信息技术部相关老师参与。本次会议由李军副院长主持。
会上,多方就《浦东新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5-2027年)草案》的目标框架、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展开深入研讨。该行动计划旨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三年系统推进,打造具备数智时代核心素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推动智能教育样态变革。
毛力熊副书记指出,行动计划需紧扣“会用、要用、实用、好用、管用”原则,重点孵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典型案例、优质课例及实践基地,挖掘并培育一批“AI应用达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浦东经验”。
吴瑶处长强调,行动计划应针对校园长、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新手教师等分层设计培训路径,推进“教学研训评管”一体化应用场景实践,并将AI素养认证纳入教师职业发展评价体系。
孙海洪副处长提出,需分层分类设计培训任务,建立教师AI素养评估体系,确保培训成效可追踪。

李百艳院长建议以主题式应用为抓手,通过工作坊、案例评估、项目式学习等形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同时强化教师对AI生成内容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推动技术应用与教育价值的深度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表示,将依托科研与学科综合优势,深度参与浦东新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与浦东形成协同合力,通过校地战略协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全域范式,助力浦东打造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此次会议标志着浦东新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未来三年将通过多方协同、创新实践,为区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性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供稿:教育信息技术部 刘冠群 王浩 曹杨璐
审核:谢忠新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