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微雨,绿意葱茏。5月22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一语文教师齐聚进才中学,开展了必修下第四单元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区教研员胡根林博士组织,区中心组成员、进才中学教研组长董熔炉老师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平中学、东昌中学、洋泾中学等多所学校的教师现场参与,全区其余教师则通过云端直播同步观摩并参与研讨。

课堂展示:技术赋能,言道相济
活动伊始,进才中学的马梦婕老师呈现了一节《如何借助DeepSeek修改作文》的研讨课。马老师首先利用AI智能生成的评分细则,将“准确审题”“充分论证”等要求具象呈现,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评价坐标系。在随后的例文分析环节,学生将理解的知识迁移至评价应用,判断出“缺少界定诠释”“论点支撑不足”“语言过度口语化”等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这种以评促学的任务设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更可贵的是,在修改实践中,学生巧妙提问,根据AI提供的建议进行修改,使习作中的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最后,学生自主反思归纳,总结出借助DeepSeek修改作文的方法。整堂课充分展现了智能技术对写作能力提升的助推作用,给老师们的一线教学带来了很大启发。

名校领航:融媒于教,辞章显妙
随后,进才中学备课组长刘志强老师代表高一语文组,分享了必修下第四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在教学设计方面,刘老师展示了进才中学独具匠心的实践路径——通过“校园文化节”这一真实情境的创设,将单元学习任务有机融入校园生活,实现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通。此外,他还系统呈现了从单元引读课到重点突破课、再到整合性阅读与写作课的完整课型序列,并辅以翔实的教学案例和生动的学生成果展示,为全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示范。
卓见分享:研精覃思,明体达用
接着,区中心组成员、建平中学林冰清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第四单元教学解读专题讲座。林老师立足“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具体要求,从语文学科本质出发,系统阐释了媒介素养培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她指出,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语文教学必须坚守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同时积极回应时代需求,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处理和创造的能力。她结合不同课型,向老师们分享了教学情境创设和活动任务设计的具体案例,充分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媒介素养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语文实践活动。林老师的讲座内容详实,深入浅出,为教师们打开了本单元教学实施的新视窗。

专家指导:高屋建瓴,知行并进
活动的压轴环节由胡根林博士带来的必修下第四单元教学指导。胡博士立足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提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重要方向——“有理的教学、做事的课堂、可见的生活”,为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针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胡博士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强调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的核心能力,也是本单元教学的灵魂所在。他不仅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媒介素养的内涵要义,而且针对教学难点,提供了单元教学任务的多种设计参考。胡博士兼具学术深度和实操价值的专业指导,深化了教师们对媒介素养的理解,启发了大家重新思考语文教育在数字时代的价值定位,为本单元设计与实施指出了更清晰的方向。

研讨对话:载道延思,智慧共生
讲座结束后,马梦婕老师就本节研讨课的备课思路和心得进行了分享。来自进才中学的王高升老师、建平中学的林老师等交流了自己在本单元备课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思考。大家围绕第四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媒介素养的落实路径等关键问题,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热烈研讨。

现场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转入云端教研,观摩了进才中学王高升老师、交附浦东实验田梦林老师、上师大附中孙叶老师三位教师的研讨课。
其中,王老师的《运用多媒介》以“《雷雨》宣传推送”评选为情境任务,巧妙构建真实语用场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介传播的评价标准。课堂采用“成果展示—标准完善—互评优化”的递进式学习路径,通过小组协作深化对媒介传播规律的理解。AI提问环节启发学生准确设问,培养了学生精准表达的能力,实现了技术工具与语文素养的深度融合。整堂课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媒介应用能力。

田老师的《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高中生防诈微指南》紧扣时代脉搏,以网络追星诈骗案例切入,引导学生深度剖析诈骗手法与心理机制,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辨伪的关键能力:培养查证意识、校验信息来源、积累生活常识。整节课以编写防诈指南为核心任务,实现了知识理解向能力实践的有效迁移,充分展现了语文课程的实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孙老师的《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之善用多媒体》以《红楼梦》大观园住所的宣传文案创作为核心任务,师生共研评价标准,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媒介特性,既锻炼语言表达,又培养媒介素养。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使传统文本在现代媒介中焕发新意。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媒介素养培育展开,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在信息时代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智慧。从课堂示范到专家引领,从技术赋能到思维深化,教师们共同探索出一条既扎根语言素养、又拥抱技术创新的教学路径。本次教研不仅是一次教学方法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育不但需要坚守对语言本质的探索,同时也应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智慧交融,让语文课堂在媒介与语言的共生中,焕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供稿: 教学研究指导部 胡根林
进才中学 缪白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