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浦东新区第三十期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在教发院峨山路院区一楼半会议室举行了开班仪式暨首日培训。教育科研指导部部分科研员,培训班全体学员出席,首都师范大学魏戈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李冲锋博士分别带来线上线下专题讲座,为学员开启科研成长新征程。

开班仪式:明确目标,锚定科研方向
开班仪式上,青年班班主任赵老师详细解读了培训方案。培训方案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浦东新区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指导思想,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研究型教师,探讨通过教育科研与创新人才培育相结合的培养路径,提高青年科研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进而引领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区域化早期培育方面发挥作用,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教育科研指导部常务副主任郑新华为学员送上开班寄语。郑主任回顾了青年科研班的发展历史,认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青年科研班已经从第一阶段“传授基本的科研方法与基本规范”、第二阶段“围绕课题开展的成果表达与实践推广”来到了目前的第三阶段“主题聚焦”,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引领青年科研骨干教师的学习方向。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期培训班聚焦主题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青年教师有更大可能性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本期培训班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与作业,探索青年教师规模化培养的成效,期待通过课堂数据追踪,观察学员在 “研究型课堂” 建设中的突破,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科研 “造血干细胞”。

专题讲座 1:魏戈博士 ——《成为研究型教师的 8 个锦囊》
简短的开班仪式后,首都师范大学魏戈博士以直播形式开展首场讲座,围绕 “新时代教师研究力修炼” 展开,核心分享 “研究型教师的三大专业气质” 与 “八大科研方法”。
魏博士提出,研究型教师须具备 “扎根一线、实践导向、合作反思” 三大气质:扎根一线意味着科研需源于课堂与教学管理,避免脱离实践的 “纯理论研究”;实践导向要求教师主动探索新课标下的真实问题(如低段班级管理、特殊需要儿童沟通、家校社协同);合作反思则强调跨学科、跨校际的 “跨界研修”,打破学科壁垒,让研究成果具备更广泛影响力。

魏博士拆解 “八大科研方法”,对应教师四大核心需求:针对 “上好课”,提供视频分析(切片化研究公开课)、设计研究(三阶段六步骤循环改进教学);针对 “懂学生”,分享民族志(研究学生亚文化)、现象学(走进儿童心灵);针对 “做管理”,讲解问卷调查(科学编制量表)、叙事探究(班级管理与家校沟通);针对 “自身成长”,介绍行动研究(课题实践循环)、自我研究(叙事团互助反思)。讲座结尾,他提出 “成为研究型教师、培养研究型学生、打造研究型学校” 的目标,引发学员共鸣。
专题讲座 2:李冲锋博士 ——《教育科研的意识与策略》
下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李冲锋博士聚焦 “选题与科研意识”,与学员分享了他多年来的课题研究经验。
李冲锋博士首先强调 “选题层级定位”:校级课题需解决本校问题,区级、市级课题需对应区域、市级核心需求,避免将 “校级课题题目直接升级申报”。他强调选题需结合教育政策、教育热点(如项目化学习、AI 融入教学)、社会热点(如 ChatGPT 的教学设计应用),同时研究近 3-5 年课题指南与立项题目,总结规律。

随后,李博士详解 “六大科研意识”:一是问题意识,区分 “问题”与 “问题域”,研究需聚焦真问题,避免假问题;二是视角意识,鼓励通过广泛阅读,用新理论、新方法激活旧材料,实现 “角度新则研究新”;三是立场意识,明确自我观点与他人观点的区别,文献综述需客观呈现他人成果,再阐明自身研究价值;四是前提意识,研究前需验证前提的科学性;五是概念界定意识,清晰界定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六是特性意识,用 “替换法” 检验研究独特性,彰显学段与学科特性。
学员感想:多维度启发科研思维,一线教师共话成长新悟
来自不同学段的学员也纷纷分享感悟,从学科背景、研究方法到科研认知,展现出培训带来的多元启发。
建平中学 闻人羽芳:“上午魏博分享的‘民族志研究法’让我眼前一亮。源于历史学求学背景,我对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并不陌生,却从未想过能迁移到教育研究中。教育对象 —— 学生及其言行,何尝不是可‘观察’‘诠释’的‘文本’?这并非将学生视为冷漠客体,而是启发我用熟悉的研究方法开拓教育研究思维,正如魏博强调的,要以‘研究思维’而非‘工程思维’对待教育,让科研真正扎根实践。”
金钥匙幼儿园 顾婧:“魏戈老师的‘八个锦囊’像课题研究的‘导航仪’,‘问题即课题’的理念点醒我:课题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源于教学一线的真实困惑。过去我总追求宏大选题,却忽略身边亟待解决的微小问题,如今明白‘痛点出发,课题才有鲜活生命力’。李冲锋老师则为课题撰写搭建了‘框架蓝图’,从文献综述到研究方法选择,每一步都需严谨细致,让我意识到课题撰写是‘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探索’。”
进才实验中学 黄虹棽:“培训加深了我对‘教师作为研究者’专业发展路径的认知。魏戈教授用丰富案例展示八种研究方法,强调以科学之‘器’解决真实问题,转化实践智慧为研究成果;李冲锋博士的讲座则让我明白教育科研精髓在‘意识先行’——‘问题意识’是根基,要把宽泛教育现象转化为具体‘真问题’,构建逻辑严谨的‘问题链’,使研究目标、步骤清晰。这让我对课题研究和材料整合有了优化方向。”
金茂小学 黄瑛:“今天的学习打破了我‘科研高深且脱离教学’的迷思。上午魏老师从‘八个锦囊’入手,抽丝剥茧讲清‘研究型教师 — 学生 — 学校’的成长逻辑;下午李老师幽默又干货满满,从‘六个意识’层层推进,既有落地的写作指导,又有高位学术理念传承,让我感受到研究的乐趣与魅力。现在我更坚定了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决心:从课堂出发,从问题开始。”
相信本次培训将助力学员突破科研瓶颈,成长为浦东新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为区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与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供稿:教育科研指导部 赵明艳
青年科研班中学1组
审核:郑新华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