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推进主题“课改视域下,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性”之研修,有侧重地关注“学习评价”的具体实践,持续开展区域内学前融合教育工作的研究,提升学前特殊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各类学前特殊幼儿教育安置的效益最大化,助力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强区域联动教研模式的有益探索,10月21日上午,浦东·宝山特殊教育区域联动主题研修活动在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思学部举行。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特教教研员邱轶,浦东新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蒋慧群,浦东新区高行镇副镇长顾建飞,浦东、宝山两区特教教研员沈军妹、徐少妹,浦东、宝山两区特教指导中心学前条线负责人叶茂、胡熠,浦东新区高行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助理韩英等领导嘉宾出席。一同观摩活动的有浦东新区学前教育阶段各特教幼儿园、特教班、特教服务点与随班就读教学负责人,高行学区融合教育教研组组长以及资源中心相关成员校随班就读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宝山区学前特教专任教师等。本次活动现场近百人参与,由浦东新区特教兼职教研员施丽凤主持。

一、走进室内——感受环境即教育的温度
活动伊始,大家走进了天虹幼儿园的特教班、服务点资源教室,实地参观了普特融合教育的环境创设。

从精细动作训练区,到互动式语言沟通区,从无障碍的生活自理空间到沉浸式的感统活动室,处处体现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哲思。
在这里,环境不只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的延伸、教育的语言。每一个角落都在传递着包容与尊重,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环境中相融,在相融中成长。
二、走进户外——体验大自然中的欢乐与奥秘
随后,大家观摩了天虹幼儿园的普特融合户外活动。特教彩虹班的幼儿,有的在沙水区和中班伙伴进行着触觉探索,有的在车类区和中班伙伴骑车玩耍,练习平衡与协调能力;还有的在草地和小班伙伴一起玩滑梯,在互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快乐。
活动现场氛围自然、轻松,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以融合促发展的教育理念。

三、走进戏剧——赏析融合教育艺术实践之花
活动现场,教师、家长与普特幼儿共同呈现了戏剧表演《小兔乖乖过生日》。舞台上,小兔和伙伴们一起准备生日惊喜,欢笑声中充满了温情与陪伴。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在表演中携手合作,教师与家长温柔引导,共同营造出包容而真挚的氛围。
这场表演不仅是一段童趣盎然的故事,更是孩子们成长的生动展现,是一场爱的表达。它让大家看见——融合教育的美好,正是在理解与接纳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闪闪发光。
四、走进课堂——领悟普特融合教学的真谛
集体教学活动(一)
由丁颖老师主教、蔡雯雯老师协同教学的艺术活动《小兔的花园》,参与对象为4名彩虹二班的特殊幼儿和2名中三班的普通幼儿。
活动中,引入方略AITA学习助手作为支持工具,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更直观地理解步骤与方法。
孩子们在湿拓印染的艺术体验中,通过“拧一拧、捏一捏、划一划”等游戏化操作,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同伴协作、开展个别指导等方式,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孩子们在操作、分享与交流中感受成功与快乐,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创中融、在活动中成长的融合教学目标。

集体教学活动(二)
由吴敏雯老师主教的语言活动《家里有什么》,参与对象为11名中四班的普通幼儿和1名彩虹二班的特殊幼儿。蔡雯雯老师,则作为特殊幼儿的影子教师协同支持。
活动中,教师借助童童AI,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与诗歌创编。在“创设我的家”的游戏中,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分组合作,通过说、演、画的形式表现想象中家的样子。
全过程,教师注重创设互动与情感体验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表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课堂温馨、生动,展现了AI技术赋能融合教育的生动实践,也让孩子们在情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爱的力量。
五、走进讲坛——以爱为帆 共融同行
集中交流环节中,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园长茅琴美带领交流团队,进行了多层面的经验分享。
专题分享(一)
茅琴美园长以《基于需求导向的普特融合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幼儿园在“活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融合探索。园所始终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彩虹童年为初心,将普教与特教深度融合,从课程设计、环境创设到校家社联动,形成了全链条的支持体系。
茅园长强调,以需求为导向就是让教育回到儿童本位,在真实的生活与游戏中,让普通幼儿学会尊重与包容,让特殊幼儿在自然情境中实现能力突破与自我成长。环境成为第三位老师,在看得见的温暖与摸得到的支持中,融合教育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专题分享(二)
金筱隽老师以《幼儿园普特融合教育的探索与优化》为题,分享了天虹幼儿园以教研、培训、实践三位一体机制推进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探索经验。
通过系统研训与跨区联动,园所构建了普特共研、案例共修、经验共长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金老师认为,融合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特殊孩子带入课堂,而是让教师学会发现差异、研究差异、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恰当的教育支持下闪光。
她的分享,展现了融合教育的专业温度与团队合力,也为区域联动教研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专题分享(三)
蔡雯雯老师以《从“小蜗牛”到“小太阳”》为题,分享了自己与一名特殊幼儿共同成长的故事。
孩子因小脑发育不良,入园初期动作笨拙、言语迟缓,如同一只慢慢爬行的“小蜗牛”。
通过持续的观察与陪伴,教师为她制定了运动、语言与社交三方面的支持计划,并在游戏与活动中逐步引导。孩子从不敢表达到勇于发言,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发起,逐渐在集体中找到了自信与快乐。
如今的她已成为班级中阳光开朗的“小太阳”。
这一案例,解析了教师耐心陪伴、以爱启智的融合教育密码,也诠释了慢一点没关系,只要方向对,成长终有时的教育信念。
专题分享(四)
作为一名年轻的特教男教师,周许智浩老师从普教转入特教,以真诚与专业开启新的教育航程。在《以专业为舟,载爱驶向特教之海》分享中,他讲述了五位特殊幼儿的成长故事,孩子们每一次改变都源于教师的细致观察与坚定陪伴。
他用正向行为支持和结构化教学的方法,搭建了孩子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也让教师的耐心与专业化作孩子成长的支点。正如他所言——当我看到他们一点点推开那扇与世界相连的窗,我就知道这条路,值得。
六、走进思考——专家引领 砥砺前行
专家点评
宝山区特教教研员徐少妹老师代表宝山团队,对浦东伙伴的热情接待和学习机会表示感谢。
她认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温度满满,是一场兼具广度、深度与温度的教研盛宴。活动从教学观摩、案例分享到师幼成长展示,全方位展现了普特融合教育的实践成果。天虹幼儿园在多元融合、分层支持与艺术育人方面的探索给人印象深刻,也体现了融合教育的用心与专业。
徐老师建议,未来可将融合评价延伸至一日生活,继续研究多样化、生活化的融合形式,让融合教育更自然、更深入地融入孩子的成长日常。


上海市特教教研员邱轶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指出,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面展现了学前融合教育的喜人风貌,体现了多方参与、跨区联动与普特融合的鲜明特色。
邱老师认为,衡量融合教育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孩子的状态——他们是否快乐、是否在成长。此次活动中,看到普特两类孩子积极参与、自然互动,真正实现了共学、共融、共成长。
最后邱老师强调,学前融合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需要既有理想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教师要将特殊教育的个别化支持与普通教育的整体育人优势有机结合,让环境有温度、教学有深度,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爱的支持中茁壮成长。
活动总结
浦东新区特教教研员沈军妹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浦东·宝山区域联动主题研修活动紧扣主题、内容充实,充分体现了学前特教工作的创新实践与融合教育最本真的探索。
沈老师在布置后续相关网络研修活动任务的同时,重申了新学期浦东特教教研的三个工作目标,表达了身处当下教研现场的那份感动,因为洋溢着每一份教育热诚,很是欣慰,也倍受鼓舞,感觉离目标的实现又近了一步。依托浦东教研立交桥的整体架构,浦东特教将持续探索跨区域、跨层级的教研联动,以构建更加开放、互融、共生的特殊教育教研新生态。
融合教育,不止于让孩子们同处一室、同处一校一园,更在于让理解、尊重与接纳成为教育的底色。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倾听、被成就。在温度与专业的同行中,融合教育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点亮每一段独特而美好的成长旅程。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军妹
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 丁颖 金筱隽
审核:陈久华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