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2日,“跨学科融合·学科美育共生”——化学/美术跨学科区级教研活动在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成功举办。活动由冯艳艳老师执教的区级公开课《邂逅自然光影魔法——蓝晒》拉开序幕,课后冯艳艳与龚漠峰老师进行说课分享,我校跨学科教研组长吴赛金、地理老师汤佳冰和心理老师安宇宏围绕“双新”背景下的跨学科实践作微报告。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夏向东进行专家点评并作专题微报告。上海市高桥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沈正东,浦东新区高中化学教研员周玉枝,高中艺术教研员彭学军莅临指导,我校化学教研组长张玉栋主持,区内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

冯老师在《邂逅自然光影魔法——蓝晒》课程中,以“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蓝晒工艺展开跨学科探索。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完成从设计、涂布、曝光到显影的全流程创作,在实践中理解柠檬酸铁铵的感光原理与普鲁士蓝生成机制。课堂融合化学知识与艺术表达,鼓励学生运用植物标本、镂空图案等元素进行创意呈现,并在展示交流中阐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整节课体现了“做中学”理念,有效促进了科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协同发展,彰显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跨界魅力。

课程结束之后,冯老师和龚老师分别从化学和美术学科的视角对本次跨学科课程的实践进行了分享交流。冯老师强调了在新时代教学中“做中学”的重要性。该课程以蓝晒工艺为载体,有机融合了化学、美术与信息技术,通过“做中学”引导学生理解光化学反应、进行美术创作并运用现代技术。活动有效打破学科壁垒,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整合、科学探究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促进了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协同教学水平,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创新实践。

龚老师也指出了这堂跨学科的课程成功将美育融入化学学习中,其优势在于引导学生从“感知美”出发,在动手创作蓝晒作品的实践中,深刻理解形式、构图与材质的审美法则,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视化的艺术表达。最终学生不仅创作出富有生命美感的蓝晒作品,更关键的是,建立了以审美视角探究、融合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

之后,我校三位老师也就双新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实践案例展开了微报告形式的交流与分享。学校跨学科教研组长吴赛金老师开展了“跨学科教育理念下学校两类课程建设交流与分享”的微报告。报告中以跨学科教育理念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在高中阶段推进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通过机器人课程、自然科学融合课程等案例,展示了如何以问题为导向,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同时提出“学科根基+跨界桥梁”的课程结构,强调教师角色转变与评价体系改革,旨在实现从“知识拼盘”到“思维熔炉”的转变,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汤佳冰老师分享了以“鱼缸造景”为载体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成功案例。该课程巧妙融合了生态学、美学与工程学,引导学生从构建微生态系统、学习氮循环原理,到运用3D打印与单片机技术打造自动投喂系统。它不仅是美学的实践,更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真实问题解决相结合,有效打破学科壁垒,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及生态责任意识,为高中生提供了一种在创造中学习、在压力下放松的独特教育体验。

安宇宏老师分享的“解压皮艺:初阶制作与创意探索”课程,则是以皮具制作为载体,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专注当下的“心理缓冲区”。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从图纸设计到成品完成,融合工程思维、数学测量与设计审美,锻炼动手能力与严谨思维。课程强调心流体验与正念理念,引导学生在全情投入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延迟满足的成就感,实现思维与情感的双重滋养。

微报告结束之后,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夏向东老师先对本次的课程以及案例分享进行了点评,并肯定了跨学科课程的重要性。随后,夏老师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研机制建设”为主题进行微讲座。在此次讲座中,夏老师提出以化学学科为核心,构建“化学引领、多科联动”的教研体系。该机制以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探究为核心,通过组建教研团队、搭建常态化平台、开发分层资源库,系统推进从项目主题遴选、内容协同设计到课堂实施与多元评价的全流程。典型案例如“亚硝酸盐检测”“环保洗手液研制”等,展现了化学与生物、数学、语文等多学科融合的路径与成效,最终形成“三阶六环”教研模型,为跨学科教学的系统化实施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框架。

最后,沈正东老师、彭学军老师以及周玉枝老师分别就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沈正东老师指出在“双新”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的推进方向明确,下一步核心任务是依托清晰的实施路径与共享平台,加强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配套的激励措施,从而确保理念有效落地。他高度肯定了案例中将美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实践,认为这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跨学科实践的成功关键在于“人”,即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彭学军老师回顾了上学期成功的跨学科课题实践,指出通过教师团队的协同策划,最终取得了丰硕成果。她提炼出三条核心经验:一是有效整合资源以打破学科壁垒;二是强调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三是注重学科融合,在项目实践中为学生出众的化学等能力搭建自然渗透与成长的平台。特别是在最后强调了学科美育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引人深思。

周玉枝老师的点评聚焦于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她指出,跨学科教研是响应“双新”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之需,并特别赞赏了案例中将传统美育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她强调,跨学科教研关键在于以任务驱动促进教师成长,引导教师立足学科本位、紧跟课改方向,在实践中践行五育并举与项目化学习,从而系统化地推动跨学科教学落地。
此次跨学科教研活动,为学科融合与美育实践点亮了新思路。未来,浦东教育人将持续探索跨界育人新路径,让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美在课堂中深度交融,滋养学生全面成长。
学生作品分享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周玉枝 彭学军
      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杨之湄 龚漠峰
田宇 张玉栋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