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以“单元教学设计指导”为主题的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强校工程实验校专场)于孙桥中学顺利举行。活动由区语文教研员吴莹老师主持,新老强校语文教师线下参与,围绕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展开深度研讨。
开场致辞: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活动伊始,区教研员谢琳老师作开场致辞。谢老师从新课标背景出发,强调了单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她鼓励教师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带着问题参与研讨,在接下来的案例分享与专题报告中汲取灵感,结合自身正在撰写和完善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积极反思并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案例分享:立足实践,交流设计
案例交流环节,秋萍学校安莹老师和进才书院曲绍铭老师都分享了八上第五单元的教学设计。安莹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学习阅读和写作说明性文章”作为核心任务,在指导学生研读该单元四篇课文,梳理说明性文章写作特点后,让学生利用课外说明性文本,小组合作自制问题并答疑讲解,最终撰写一篇关于“南汇新城镇文化印记”的说明文。安老师借助秋萍学校的特色建筑与周边的博物馆资源,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进行素材选择,将课内的写作任务与课外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

曲绍铭老师系统呈现了以“文明印迹·说明之理”为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架构,她以“探寻文明印迹,掌握说明之法”为核心,围绕“如何准确说明‘文明印迹类事物’”的问题,设计统一问题链贯穿单篇教学,引导学生用“识特征——析方法——品语言——悟价值”的逻辑思路解读每篇文本,同时兼顾单篇特色,单元结尾设计情境写作活动,实现读写贯通。

进才北校宋一帆老师则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作了“单件事记叙文中场面描写的读写策略”分享。她引导学生将单元四篇课文的“阅读策略”逆向转化为“写作策略”,并利用阅读课时绘制的“场面描写结构图”作为写作课的核心支架。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她运用学生入学教育真实经历作为素材,以评价量表为导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择重点场面进行片段写作并互评修改,有效实现了从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的能力迁移。

专题引领:明晰方向,把握要领
三位老师分享案例后,区教研员吴莹老师进行了《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操作要领》专题报告。吴老师首先从理论层面厘清了“单元”与“单元教学”的核心内涵,随后结合多个区域实践案例,呈现了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几种常用模板,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模板中共性要素的撰写要领。整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教学实际,为在场的教师们撰写或优化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迁移、可操作的实践模型。

本次教研活动以案例为镜,以理论为纲,为现场语文教师们提供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清晰蓝图与实用工具。相信大家定能把本次教研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优化自身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区教研室也将持续搭建此类高质高效的教研平台,凝聚集体智慧,助推区域语文教学在新征程上实现新的飞跃。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谢琳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 宋一帆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