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上午,教学研究指导部新教研中心组“关注真实场景中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主题教研活动在福山同乐幼儿园开展。学前教研员周慧、兼职教研员李洁参与本次活动,此外还特邀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原黄浦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员肖燕萍,来自各园的园长与教师代表70余人共同参与,聚焦真实场景中的幼儿成长与教师支持。

老师们走进幼儿园的各个真实教育场景,从主题墙的精心设计到游戏故事的生动呈现,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沉浸式观摩中,教师们通过观察环境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思考课程实施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步入户外活动场地,老师们看到孩子们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中自由探索、自信交流。在这个充满探索可能的空间里,幼儿表现出专注的品质、勇敢的精神和创造的活力,他们与环境、材料及同伴之间建立起深厚的联系。


朱悦华园长以《团队共创,成长无界——以教研破局,焕新教师发展》为题,系统介绍了"青蓝结对"双组长机制、"真爱教研"共同体、"质量提升"循环法与"开放支持"成长圈四大创新机制。基于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她带领团队突破传统教研模式,构建"预案论证—现场评估—复盘反思"的教研体系,实现从事务管理到专业引领的转型。在这一系列机制推动下,新手教研组长快速成长,教研质量持续提升,课程实施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新,开放、包容、支持、激励的教研文化逐步形成,为教师成长与课程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凌琳老师分享的《在"推一把"与"退一步"中成就幼儿的主动学习》,通过"自主点心""皮影小达人""春日义卖""你好,小学"等课程案例,展示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支持策略。她分享了"退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空间、"推一把"搭建成长阶梯的教育智慧,助力幼儿完成从兴趣萌发到深度探究的学习历程。

张燕萍老师带来《生命的成长与碰撞——从一只小兔降临开始》的实践分享。以"兔宝宝诞生"为契机,她讲述了孩子们在照料小生命的过程中学习责任、培养同理心的温暖故事。从制定"月子餐"到应对突发事件,从为小兔取名到精心送养,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建立起对生命的理解,实现从自发关爱到自觉负责的成长转变。

张艳雯老师在《九次倒塌背后的行为密码》中,通过中班女孩"九次积木倒塌"的典型案例,呈现了幼儿在反复尝试中的学习过程。借助细致的行为观察,她解读出幼儿在情绪表达、目标坚持与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发展信号,并通过个性化支持策略,帮助幼儿实现从独立探索到协作共进的跨越,践行着"看见每一个"的教育理念。

肖燕萍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她表示,幼儿园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构建了开放、自主的户外活动空间,让幼儿在“我的游戏我做主”中展现出专注、勇敢与自信的品质,真正实现了“玩中学、玩中发展”,体现了幼儿在真实场景中被充分尊重与支持的幸福状态。四位教师的分享反映出课程领导力儿童观、课程观、教育观的深刻转变。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园长的领航掌舵、教研的智慧碰撞、教师的专业实施"三大支柱的协同推进。期待在教发院教学研究指导部的共创中,幼儿园能持续支持每一位幼儿被看见、被发现、被支持,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每一次用心的观察,都是理解儿童的起点;每一次专业的支持,都是激励成长的契机。让我们继续与教育同行者携手共进,在支持与引导的平衡中,在创新与实践的迸发中,共同见证每一个幼儿绽放独特的光芒。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周慧
审核:黄敏君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