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上海市洋泾中学在95周年校庆之际,成功举办区级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员统筹组织,聚焦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以“数智化赋能”为核心特色,采用“专家引领+课堂展示+专题研讨”形式,活动吸引区域内多所学校教师现场参与,同步直播平台互动,共探数智时代语文教学新方向,为浦东新区的语文教学转型提供良好的示范。
一、创新课例:AI 赋能与思维训练双轮驱动,破解写作教学难点
高一年级陈怡君老师执教数智技术赋能下《议论要有针对性》作后讲评课,针对“网络娱乐干扰学习”这一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直面写作“读者意识薄弱”的问题,创新引入 AI技术重构教学流程。陈老师筛选学生典型习作作为课堂修改样本,从读者的年龄、知识层次、阅读喜好等维度,获取AI的“角色化反馈”,帮助学生理解“读者意识是用读者易接受的方式传递观点”,加深对议论针对性的理解。

高二年级王九鼎老师成功呈现了一堂题为《逻辑的力量·议论文如何立论》的写作思维课。课程以“忙碌时代的空虚感”为议题,创设“公众号投稿”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虚拟论敌”与“间接论证”等方法,在任务驱动中重构段落、淬炼思维,生动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转型。

高三年级凌云老师执教《议论要有逻辑性——以“上岸”主题议论文为例》的作后讲评课,以学生“考研上岸”主题习作中的逻辑漏洞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层层递进的“逻辑诊疗”。课堂通过“分享--互评--总结”形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主动将抽象的逻辑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修改方法,突破“归纳--修改” 这一作文教学重难点。为深化理解,凌老师引入AI生成修改样例,设置三层次问题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学生在讨论中既验证了已有策略,也补充了“数据增强说服力”等新方法,并指出AI可能“简化逻辑”“忽略情感”等局限,强化了批判性思维。凌老师强调:“AI是辅助者,不是决策者”,鼓励学生辩证吸收技术建议。本课以学生探究为主体,以逻辑思维为主线,以AI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数智赋能与思维训练的深度融合,为提升议论文逻辑性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路径。

二、深度教研:集智探讨数智教学边界,明晰教学转型方向
对于洋泾中学此次在数智化赋能语文教学领域的尝试,区教研员以及参会教师们予以鼓励和肯定。教学研究指导部副主任胡根林博士指出,作文教学需要整体设计与单课教学结合起来,立足大概念进行整体规划,确保目标、任务与评价的一体化,形成高质量学习成果。同时,他建议可融入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深化思维训练,并推动学习从掌握“程序性知识”向培养“元认知知识”跃迁,最终实现在“做事中学习、成事中成人”的育人目标。
教研员郑艳红老师采用 “世界咖啡” 等互动形式,引导教师围绕“数智化赋能写作教学”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肯定了AI技术在破解“读者意识薄弱”“逻辑论证不严谨”等写作难点中的创新价值。研讨活动不仅复盘了单节课的教学效果,更聚焦数智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打开多元思路,形成“理念引领--技术支撑 --实践落地--反思优化”的教研闭环。
教研员沈燕老师、进才中学金人俊老师都高度认可凌云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沈燕老师结合华师大二附中赵欣老师《依托材料建构层次》的作文讲座内容,指出在高三备考的关键时期,凌云老师所授的这堂课极具价值。她指出,高三教学面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状况,很多时候易陷入“刷题讲题”的固定模式,然而凌老师并未随波逐流,而是针对高三学生议论文逻辑薄弱这一核心问题,创新性地引入 AI 辅助“逻辑诊疗”。此举不仅助力学生精准攻克写作难题,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三写作教学范例,不依赖大量刷题,而是借助“精准诊断+策略提炼+技术赋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自主修改与提升的能力。

三、活动总结:树立数智时代教学标杆,推动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洋泾中学95周年校庆区级语文教学展示活动中,区教研员们多次深入指导,围绕议论文写作的不同痛点,与老师们开展深度教研,破解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确保数智技术赋能教学理念的精准落地。语文组更是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开课老师反复修改打磨课例,凸显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力求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此次教学展示活动打破了传统写作教学的局限,展现了数智技术赋能语文教学的创新潜力,探索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转型路径,为区域内“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了“从理念到操作的完整教学范式”的实践样本,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燕
上海市洋泾中学 王九鼎 郑如意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