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聚焦随迁子女家庭的教育需求,破解其在适应、社交、习惯养成等方面的难题,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落地见效,11月14日,浦东新区学前家庭教育指导“护航365”工作室以“赋能随迁家庭,守护成长之路”为主题,在王港幼儿园举办研讨活动。活动特邀原德育研究指导部孙永青老师莅临指导,工作室主持人王宇、颜英华,工作室全体成员、姐妹园教师及家长代表共同参与交流。
活动伊始,参会人员参观幼儿园环境建设,感受王港幼儿园“快乐自主、包容共生”的港湾文化。从亲子阅读共享区到户外家园种植区,环境中处处蕴含着幼儿园针对随迁子女特点的用心设计,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育人氛围,体现了家园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经验分享,聚焦随迁子女家庭的困境和需求。工作室成员申晨园长分享了《家校社合作视域下幼儿种植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如何在家园共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孙婷老师基于实证数据形成《家庭教育视角下随迁子女行为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系统梳理了随迁子女在情绪调节、社交能力、规则等方面的现状与成因,并提出“社交故事”“微型家长讲座”“十分钟亲子互动”等支持策略。


具体案例剖析家庭教育的困境和需求,王隽咏老师以《用爱叩响沉默的世界》为题,讲述了随迁子女瑶瑶从“沉默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历程,分享了建立信任关系、社交情景模拟、友谊天使配对等针对性策略,凸显了耐心陪伴与家园联动的重要性。缪韵沁老师以《用心关爱,呵护成长》为题,围绕情绪管理与社交能力培养,拆解了“社交故事引导”“选择式指令沟通”“玩学平衡约定”等实操方法,为解决随迁子女情绪波动、冲突频发等问题提供了有效借鉴。圆桌论坛则是以《共融共育 同心筑梦》为主题,聚焦随迁子女习惯与规则的内化养成,梳理出“星星榜”“选择式指令”“规则小达人”等低门槛、易操作的实践策略,倡导以“趣味引导替代强硬说教”,以“家园一致推动行为内化”,让习惯培养成为幼儿主动参与、家庭自然渗透的过程。


交流研讨,明确案例撰写结构和方向。主持人王宇强调家庭画像与幼儿素养部分应提出具有数据支持的结论性观点,确定案例围绕情绪管理、规则习惯养成与社交行为等核心维度系统收集与筛选,同时提出案例应从家长阅读视角出发,增强内容的实用性与传播性。主持人颜英华提出开展更广泛的调研,建议组内幼儿园复用成熟问卷,并强调采集样本的职业属性与经济状况需符合“外来务工”群体特征,确保研究边界清晰。随后开展了“小纸条”你问我答的环节,参会人员积极互动,针对问题献计献策。其中,东园幼儿园阮老师针对抽到的“案例中教师常常作为主体观察者忽视幼儿感受,如何增强幼儿主体感受反馈从而深入孩子的内心”这个问题作出回应:提议增加幼儿角的呈现,如引入绘画、访谈等方式记录幼儿自我表达,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变化轨迹。



专家点评,精准定位研究路径和方向。孙永青老师充分肯定了研究内容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同时也提出了后续改进建议与深化方向,需扩大样本代表性,深入分析新时期随迁家庭的新特征,优化资源整合路径,提升分层支持的精准性,并在读本编制中进一步明确目标群体定位与文化融合策略。

每一个随迁子女的背后,都承载着家庭的期盼与城市的温度。未来,“护航365”工作室将持续深耕随迁子女教育领域,扩大调研样本、优化支持策略、整合社区资源,推动家园社形成教育合力,用专业赋能成长,用关爱温暖童心,为每一位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筑牢护航屏障!

供稿:王港幼儿园 贾晓英 杨雨茹
德育研究指导部 张琼文
审核:王宇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