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见,孩子的需求;
我们听见,孩子的心声;
我们遇见,最美的成长。
正当我们享受着三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喜悦,享受着春风拂面的舒适,憧憬着春暖花开之时,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暂别可爱的校园,将教学活动转入线上。
收到即将线上教学的通知时,作为一名经历过2020年的疫情已是第二次成为“主播”的老师,我并未感到有何困难,但我却突然为一个孩子揪起心来。
他就是我们班的小阮同学,一个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残障人士,家境十分困难,平日里由外公照料他的起居生活。记得此前的两次新冠疫苗接种,都是由我来代为进行在线登记预约,因为他的外公只有一部老人机。家中既没有网络、也没有设备,这可让小阮如何参加在线教学呢?
片刻都不敢耽搁,我立刻去找小阮同学的导师杨莉书记。记得二年前的线上教学,也是由杨书记牵头,与街道和居委协调,最终为小阮在他所居住的社区开辟了一间特殊的教室,供他在线学习。当时这一帮扶事迹被“学习强国”、新民晚报等媒体争相报道,杨莉书记和小阮同学也自此结下不解之缘,当她看到小阮的裤子又破又脏,便为他买来新裤子,看到小阮每天都穿同一双鞋,又为他送来新鞋子。去年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行,杨书记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小阮同学的导师。就在上个学期,小阮还画下了一幅题为“最美书记”的画作,送给了他的导师——杨书记。
而这一次,杨书记其实也早已急在我之前,想在我前面。但遗憾的是今年的疫情着实来势凶猛,居委的工作人员们忙于疫情防控已无力再为小阮提供学习场所和帮扶服务,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为小阮解决问题。
是联络运营商为小阮家安装网络?还是为他申请到校陪护?我们开始分头行动尝试解决小阮的困境。这时,小阮有些闷闷不乐地找到我,说出了他的心理话。原来,小阮内心并不想来校进行在线学习,一来,学校里没有其他同学,他会感到孤单,二来,颇为懂事的他也不想因为他一个人的困难,给这么多老师增添麻烦。
出于保护小阮的自尊心也尊重他个人意愿的初衷,我开始另谋它法,从与小阮居住在同小区的同学当中入手,看看是否有家庭愿意帮助小阮,让小阮能与他们的孩子共同进行在线学习。
经过我多方排摸、四处联络、耐心沟通,事情有了转机。第二天一早,小阮和班上的小诸同学一起来到了我的办公室。“王老师,小诸邀请我去他家和他一起学习。”小阮激动的拉着我说。我微笑着看向小诸,小诸点点头说:“王老师,您别发愁了,我和小阮住一个小区,我家有电视,我们可以一起看空中课堂。”
问题迎刃而解,我和杨书记心中的一颗石头终于落了地,而这多亏了通情达理的家长。我拨通小诸妈妈的电话,小诸妈妈在电话那头格外的热情,她说两个孩子能够一块上网课,不懂的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是件好事情。她也直言知晓小阮的家庭情况,愿意在这种特殊的时期提供帮助。小诸妈妈的热心和善良让我十分感动,我叮嘱小阮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这么热心的学习伙伴,一定要在网课期间勤奋努力。
在线教学的第一天,当我看到直播间里小阮的头像跳出来的时候,那一刻,我的内心是激动又温暖的。课上,我第一个连麦了小阮同学,他激动地告诉我和同学们,能一起参加直播互动非常开心。午休时分,不太放心的我又拨通了小诸妈妈的电话,只听电话那头说:“两个孩子都很听话。我看小阮中午回家也麻烦,就干脆让他每天在这儿一起吃饭,这样剩下的时间他们还能一起做作业。”我没有想到,小诸妈妈不仅为小阮提供了学习场所,还为他提供了爱心午餐。望着小诸妈妈发来的照片上小阮脸上愉快的神情,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我将照片转发给杨书记,她赞叹道:“太好了,小阮遇上这么有爱心的同学和家长,线上学习有了保障。”
线上教学以来,我和杨书记采用不同的方式定期与小阮联络沟通。杨书记时而电话联系,时而发短信询问小阮的学习生活情况。我则经常在直播教学中与小阮连麦,还利用课后时间辅导他完成线上作业。在线教学平稳地进行着,小阮和小诸也共同进步着。
疫情无情人有情,春风送暖慰人心。小阮同学在班主任、导师、同学和同学家长的关爱照顾下,正常有序地参加在线教学,一节课也没有缺席,一次作业也没有落下,每个周末还向我和杨书记分享他一周当中的见闻。这份师生情、同窗情在疫情之下显得更为珍贵,期待在疫后花开时,在校园中再次看到小阮在教室中认真学习、在球场上和同伴一起挥洒汗水的快乐身影。
供稿: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 王瑞
选编:史国忠
审核:王伟杰、刘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