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虽然已进入冬季,但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二楼会场内却是气氛热烈,暖意融融。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四区(浦东、黄浦、徐汇、长宁)联合教研正在这里隆重进行。
本次研讨活动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聚焦单元活动和评价,探寻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整体设计。活动由浦东新区自然学科教研员盛桂兴老师主持。上海市教研室自然学科教研员赵伟新老师、黄浦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张瑞芳老师、徐汇区自然学科教研员于琪老师、长宁区自然学科教研员刘忆婷老师,出版社编辑和来自四区的自然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代表近一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两位年轻教师给大家带来第五册第六单元《运动》第一、第二课时的精彩教学。唐春燕老师执教《物体的动与静》,首先由生活中坐地铁的场景引发学生“什么物体运动,什么物体静止”的思考,引出课题。接着通过卡通情景演绎,激发认知冲突,体会“判断物体的动与静”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在此基础上通过“纸片玩偶”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现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生深化了对描述物体动与静的理解和应用。接着夏伟婕老师执教了《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一课。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游乐设施的运动情况,以及十字路口的物体运动情景,发现物体的运动有方向和快慢不同,再通过观察体育比赛,发现比较运动快慢有不同方法,养成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再通过自主设计单脚跳比赛方法,进一步学习比快慢方法,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由区学科带头人,张江高科的胡梁老师带领的学科团队开展专题交流。胡老师认为当前小学自然课堂的评价方式有即时口头评价和任务单评价,但往往存在缺乏整体性、长效性以及针对性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他们尝试建立“串珠成链”式单元表现性评价长效机制的探索。胡老师从“确定核心目标,加强评价的整体设计意识;设计趣味工具,提高评价的便捷性和针对性;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师生清晰了解学习水平”三方面介绍了他们具体的做法。随后,二位任课教师结合所上的课介绍了如何基于单元整体,对活动和评价的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第三部分是互动研讨和专家点评。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各区教研员进行了评析,认为课上展现的评价方式很新颖,很吸引人,胡老师介绍的串珠成链评价方式,让人很受启发,指引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两位老师课上的活动设计很精彩,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度高;注重德育渗透,在运动速度的比较中让学生感受了我们中国的速度;注重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评价连贯性。最后,上海市教研室自然学科教研员赵伟新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两位老师注重整体架构的评价,第一节唐老师将一节学生原本不青睐的偏理性的课,加入感性因素:玩具演示和玩偶故事,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乐趣;第二节夏老师将中国速度融入课堂,是一节非常好的学科德育课。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既有精彩课堂的分享,也有学科团队的专题交流,更有专家的评析指导,让大家对以单元整体设计为抓手,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必将推动我区自然学科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供稿:浦东教发院 盛桂兴/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胡梁、崔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