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中思政学科组在建平中学开展思政教师专业成长训练营活动。本次活动由区高中思政教研员刘颖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华厦老师主讲专题讲座“漫谈‘写论文’:一线教师如何写好一篇可以发表的教科研论文”,全区各校思政学科一线教师共同学习如何通过论文写作促进专业发展。

讲座伊始,华老师明确指出,撰写教科研论文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推动教育实践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撰写论文,教师能够系统梳理教学经验,深入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论文发表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能够为教师的职业晋升和个人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然后,华老师谈到,一篇教科研论文有三项必备要素。一是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更能体现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深度思考和敏锐洞察。教师应关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明确问题的背景和意义。二是有步骤地解答。论文应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层次,通过设置有层次的标题和小标题,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逐步展开论述。三是适当参考前人的内容,即引用相关的参考文献,从而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

为解决“好问题从哪里来”的问题,华老师以个人经验为例,分享了一些常用路径。一线教师可以从日常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政策切入,挖掘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问题;还可以运用实践智慧,从教学场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点;思政教师做教育研究则更应具备敏锐的热点意识,关注一系列体现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的热点问题。此外,华老师还现场演示了知网高级检索文献等具体操作,强调教师应借助各类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学习-成长-创新”的发展过程。

论文撰写技巧方面,华老师分三部分提出了明确建议。第一,摘要是一篇论文的“名片”,一般包括研究问题、内容和意义,突出论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可以先写正文再写摘要,确保逻辑清晰,也可以先写摘要再写正文,把写摘要转换成论文写作初期梳理论述思路的方式。第二,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需要在观点、结构和语言上做到清晰严谨。论文的观点应明确、中正,结合教学经验和教育学理论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避免报流水账或过于突兀;结构应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层次划分;语言需清楚明白、准确规范,也可用流程图辅助说明,使论文更加直观易懂。华老师还指出,教师应将实际教学中的特色和典型性案例融入论文中,通过“说道理+举例子+分析例子”展现教学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第三,教师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正确标注引注和参考文献。

最后,华老师补充了几点建议。教师在搭建大纲后就应该邀请同行讨论修改;完成初稿后,应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继续进行反复修改,力求使论文更加完善。如要发表论文,则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和风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进行投稿。华老师还就AI能否写作等话题与在场教师进行了交流。
本次讲座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撰写教科研论文的系统指导,明确了写论文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教师们对如何写好教科研论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浦东新区高中思政学科将持续推进思政教师专业成长训练营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刘颖
建平中学 王杨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