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中美术教师齐聚上海市三林中学李林祥美术馆,开展了一场富有深度的美育实践交流活动。教师们参观了美术馆的展览并聆听了李林祥老师的创作分享及美育探索,近距离感受其抽象艺术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由浦东新区美术教研员彭学军老师主持,与会教师围绕大美育实践路径展开了热烈讨论。

李林祥美术馆是国内首家由在任美术老师命名的美术馆,这既是对李林祥老师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基础教育中美育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是一种美育形式的创新,是对全人教育理念的实践回归。通过实体空间与原作展示的结合,学生得以零距离接触艺术作品,观展不再止于欣赏,而成为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
活动伊始,与会教师参观了李林祥美术馆当前展览《敦煌,我们这样遇见》。大家在作品前驻足交流,分析绘画实践的多种可能性,并结合教学实际探讨艺术表现与美育应用的多元路径,现场氛围积极而热烈。



随后,彭学军老师作了开场发言。她指出,李林祥老师是“画家型的美术教师”,他注重艺术表达中思想与情感的真实传递。彭老师鼓励教师在坚守教学主业的同时不忘艺术创作实践,实现教学相长、艺教融合。
李林祥老师以“美育实践新探索”为题,为大家带来专题分享。他回顾了美术馆自开幕以来受到各方支持的情况,并系统介绍了美术馆目前承担的各项职能,包括日常展览、校际教研、学生导览、读书会与专题讲座等。他特别欢迎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前来观展、策展和布展实践,共同参与美育空间的建设与运营。

作为美术教师,李林祥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他介绍了自己从具象到抽象的风格转变历程,将日常材料PVC水管融入艺术创作,赋予其符号意义与精神内涵。他还多次参与国内外展览策划并出版多部教学专著与个人画册,始终致力于将前沿艺术理念与跨文化体验融入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在交流提问环节,多位教师踊跃发言,围绕实际教学与创作中遇到的困惑展开互动。有教师提出“如何平衡日常工作与个人艺术创作”,李林祥老师认为艺术创作不仅限于纸笔之间,“手未动,心可远行”,鼓励大家即使教学任务繁重,仍可保持思维不间断,通过持续构思、积累灵感,实现工作与创作在精神层面的并行;针对“如何转变和驾驭多样画种”的疑问,他强调材质只是一种媒介,艺术本质上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探索,教师不必急于定型或局限于某一类型,而应在多样尝试中持续拓展自我的表达语汇;还有教师询问“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他重申艺术符号是在真诚实践与自觉反思中“自然浮现”的,而非刻意“寻找”所得,关键在于保持创作的敏感与耐心。
活动最后,彭学军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本学期美术教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她指出,李林祥老师身上所体现的两种精神值得美术教师学习——一是对艺术探索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探索,二是在艺术语言和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勇于突破。她强调,优秀的艺术作品归根到底是观念的传达,美术教育同样应当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引导。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现场体验、教师分享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深化了教师们对美育实践的理解,也为新学期的教学与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李林祥美术馆的探索之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也为美育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范例。通过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美术馆成了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桥梁,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李林祥美术馆作为区域美育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正在教师专业成长与跨校美育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
活动结束后,不少教师仍驻足于美术馆展厅,进一步欣赏李林祥老师近年创作的抽象作品,并分享了自己的观展感受。
进才中学的张杨老师表示:“在今天的美术教研活动中,我被李林祥老师的教育研究精神和对艺术创作的真挚追求所打动。李老师的绘画作品形式很新颖,而观念的表达才是作品的亮点。作品语言多以较为规整的竖条形和方形构成,形式上有一种竖直向上的力,看似重复而规矩的构成语言,反而给予观者一种秩序美感,同时,每一个条形的边缘形是不完全整齐的,加之形状内色彩的不规则变化,形成一种要打破秩序的力量,呈现出游离于秩序与打破秩序的边界,具有一定矛盾的视觉感受。另外,作品整体上表现出的和谐且较暗的高级灰色调是凝重的,使每一位观众能够面对作品反思这种矛盾所带来的多维思考。李老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艺术家型美术教师,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香山中学周贤旺老师认为:“今天参加浦东新区的教研活动,聆听李林祥老师的微讲座,真的特别高兴。李老师分享了他的绘画经历和创作心路历程,让我们这些美术老师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画,用独特的抽象语言探寻客观对象背后的神秘。在规则的画面形象下,是李老师对物象的深度思考,他以物象为缘起意象为载体,追寻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让我们反思平常的视觉物象所具有的独特审美,这种艺术魅力太迷人了。也希望李林祥美术馆以后能把这种艺术魅力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北蔡高级中学朱佳老师说:“本次浦东高中美术教师教研活动令我受益匪浅。李林祥老师的讲座,生动展示了他如何将传统艺术精髓与当代创新表达相融合的探索历程。李老师的作品让我看到传统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孕育创意的沃土。他介绍了他多年的创作心路历程,从传统到现当代的摸索,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在交流中,我与李老师探讨了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我认识到,教师首先要打破固有思维定式,不将传统与现代简单对立。这次教研让我更加明确,美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审美判断力和创新表现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成为连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引导学生既能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能自信地走向创新。”
老师们的真情感言,为本次教研活动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脚。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彭学军
上海市三林中学 李林祥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