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双新”(新课程、新教材)落地实施,推动教研模式转型与数智化赋能,9月9日,浦东新区小学数学教研组长新学期工作交流会如期在浦师附小二楼闻道堂举行。本次会议通过专家引领、工作部署等形式,明确新学期教研方向,为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敏老师、浦东新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及全区各校数学教研组长共计203人参加本次会议。活动由陆佩香老师主持。

一、专家引领:聚焦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

章敏老师以《学习新教材:教“知识”育“素养”》为题开展讲座。她从改革背景出发,提出“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展开解读,强调其指向“全面发展的人”,涵盖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三个领域。具体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为“三会”,是数学课堂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章老师以“数的认识”板块为例,结合教材结构化编写特点,剖析数学理论支撑及课堂实践路径,凸显十进制和位值制的核心地位。结合教材编排及空中课堂教学设计,她重点介绍了系列课例:《1-5的认识》通过具体事物到半抽象符号再到完全抽象数字的递进,培养学生抽象意识;《0的认识》重点关注其作为数学概念的多重关键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的完整认知;《5的分与合》借助套圈等活动,为理解十进制下的加减运算积累经验;《10的认识》关联十进制思想,《11-20的认识》中,通过“3个小圆片表示12”的活动帮助理解位值制本质,“19加1是20”的变化让学生感受“满十进一”规则;《100的认识》通过90加10和99加1等活动,深化对十进制和位值制的理解。

这一系列课例中所呈现的设计均指向一个核心:日常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数的组成、运算形式等表面现象,更要通过贴合学生经验的活动,引导他们基于已有认知和能力,探究现象背后十进制与位值制的支撑,思考“为什么这样表示数”“运算规则如何而来”,最终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内化,发展核心素养。
二、新学期工作交流

接着陆佩香老师简单回顾了上学期的工作成果,并部署了本学期重点工作。
上学期,浦东新区开展了多项重要工作。围绕“双新”的落地,组织了上海市二上新教材“双新”培训、完成了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中课堂拍摄以及收集梳理一年级下册新教材使用意见等。为提升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与此同时,浦东新区各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推进会和比赛活动,老师们成绩斐然。

紧接着陆老师围绕“规范、均衡、优质”的目标,重点介绍了本学期将开展的各项工作。首先是 “立交桥”教研工程搭建。强化专家团队、优秀教师队伍、教研组长团队、青年教师团队建设;明确一二年级重点推进新教材实施,提高区教研及市级网络教研参与率;推动教研模式数智化转型。二是深化落实规范办学。持续开展“双新”分层分类培训,鼓励各校利用校本教研时间对市区新教材培训内容进行再学习再研讨;规范落实“双减”,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提升作业品质,鼓励各校开展相关作业项目的研究,边实践边提炼。三是破解区域教育难题。针对国测反馈问题,开展蹲点调研及专项调研,精准补短板。最后是聚焦优质发展,依靠项目纵深推进。积极推进以“三个助手”为主的数智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研究;深化推进学科项目化研究;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等。

秋高气爽研意浓,互动研讨共成长。本次会议为新学期教研工作指明方向,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新区全体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浦东的教育质量会得到全面发展和优质提升。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陆佩香
六师附小 陈鑫
审核:陈久华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