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生物学学科教研活动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区初中生物学教研员王娅老师主持,中心组及初三全体生命科学教师现场参与。活动涵盖专家讲座与专题分享两大环节,为初三跨学科案例分析的命题指明方向。

环节一 专家讲座
上海市行知中学副校长闫白洋老师应邀做《跨学科素养测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的专题讲座。闫老师以PISA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真实情境测评学生跨学科能力。他强调,评价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即精准提取并有机整合生物、地理等信息,构建因果逻辑链,并进行系统阐述。在实践路径方面,专家提出了测评情境的设计原则和主要类别等,他建议优先选择个人生活、学校等贴近学生的情境,并以科学论文为例阐述如何选材及借鉴。此外,讲座重点关注了AI赋能评价的新趋势,指出AI能快速生成海量真实情境素材和试题,为教师命题提供新的思路,极大地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确保试题的前沿性、多样性与真实性。
讲座反响热烈,与会教师对跨学科素养测评有了更系统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素养导向的命题思路,并对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测评展开了积极思考与探索。

环节二 专题分享
随后,来自三所学校的教师分别从读图分析、逻辑关联与语句推导三大角度,共同以《问生态之道,悟自然之美》为主题开展了跨学科案例的分享交流。
首位分享的是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的陶翔云老师。她指出“读图定位”是方向判断的关键,教师需构建系统性审题框架,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识别生物特征、环境要素,并结合多角度分析综合答题。

接着,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的陶琴老师聚焦“关系逻辑”。她指出,跨学科案例中涉及的各因素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性,教师需帮助学生梳理因素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最后,上海市孙桥中学的徐佳毅老师从“语句分析”角度切入,她倡导从小步骤出发,环环相扣推导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内在联系。她建议通过拓宽知识视野与针对性训练提升学生语句表达的准确度。

最后王娅老师对全区初三生命科学教师提供了教学建议。她希望老师们带领学生打好基础,重构知识网络,以核心概念为锚点,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或建立知识网络,夯实基础。在题目练习时要精选案例,提高自身命题能力,创新题目,同时要走出套路,弱化答题模板,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活”起来。

命题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本次活动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相信老师们将来都能将今日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命题技巧带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王 娅
澧溪中学 倪晴雯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