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下午,浦东新区第八周艺术·美术学科教研活动在上海市傅雷中学举行。本次活动聚焦“陶艺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主题,吸引了来自全浦东新区区各中学近80位美术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观摩学习傅雷中学在陶艺教育方面的特色实践与课程创新。
此次教研活动聚焦七年级《泥火淬炼——抟泥妙想》设计·工艺艺术实践单元,展示了两节公开课:傅雷中学张立异老师执教第一课时《绘·礼瓷蓝图》,傅雷中学蔡天豪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制·匠心之器》,充分展示了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中的最新成果。
以文化魂 以技为骨
教学展示1《绘·礼瓷蓝图》
《绘·礼瓷蓝图》一课,张立异老师引导学生将“傅雷精神”转化为视觉符号,借助AI工具完成礼瓷设计图,并生成礼瓷3D模型,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路径。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头脑风暴与互动游戏,从“傅雷精神”到“具象表达”的转化过程展现出极强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最终,学生们在学习单上完成傅雷礼瓷设计草图,并借助即梦、腾讯混元等AI工具生成渲染效果图,展示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成果。

教学展示2《制·匠心之器》
蔡天豪老师展示的《制·匠心之器》一课则聚焦陶艺制作的实践环节,本课采用“视频示范+同步操作”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运用泥片成型法制作礼瓷素坯,将上节课的创意构想转化成实物作品。课堂氛围专注而热烈,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课程还特别设置了“辞旧迎新”仪式,初二学生向初一新生传授制作技巧,体现出傅雷中学陶艺社团“传帮带”的传统与精神传承。


专家点睛 智艺共生
浦东新区初中艺术/美术教研员沈学文老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肯定。她指出,本单元以“礼瓷创作”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在陶艺创作中融入傅雷精神符号,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校园文化的深度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问题链引导、合作探究、迭代优化,学生不仅掌握了陶艺技能,更发展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意实践能力。AI工具成为学生的“创意伙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作效率,使其在虚实结合中实现创意转化。课程体现了“人机协同、创意共生”的理念,展现了学校在融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方面的前瞻性探索。

王宗良老师则从教学设计与学生表现两个维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课程结构清晰、任务驱动明确,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从设计到制作的完整流程,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同时,第一节课借助AI工具赋能设计,第二节课回归传统陶艺制作,既发挥了技术对创意的助推作用,又体现对动手实践与工艺传承的重视,真正实现了科技与艺术、智能与匠心的深度融合。

瓷韵育美 科艺融新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傅雷中学在陶艺教育方面的特色成果,也为浦东新区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参与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观摩这两节公开课,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无限可能,未来将在各自学校积极探索“文化+科技+艺术”的教学新模式。
傅雷中学校长刘朝阳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礼瓷设计”课程建设,推动陶艺教育与德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打造具有傅雷特色的艺术教育品牌,为浦东新区艺术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教研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这不仅是一次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关于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对话。活动通过扎实的课程实践与鲜明的文化融合,生动诠释了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无限潜力,充分展现了人机协同、创意共生、美育浸润的现代教育图景。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学文
傅雷中学 蔡天豪 张立异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