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实践作业 助力教学相长
记浦东新区初中生命科学第十四周教研活动
发布人:瞿振芳
发布日期:2023-05-16
浏览量:3713
5月15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生命科学第十四周教研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教研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呈现了主题为“生物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的思考。本次活动由浦东初中生命科学教研员王娅老师主持,活动全程包括教学研讨课、微讲座、研讨交流等三个环节。
环节1 教学研讨课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的徐子平老师在《培养、观察青霉和酵母菌》一节中,设计并实施了实践作业。课前,徐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观察青霉,初步了解青霉的生长环境。课上,在学生代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后,徐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青霉菌先是呈现白色,后又变成青绿色呢?”引导学生开展制作并观察青霉临时装片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分析青霉的结构与其功能,构建霉菌的结构模型,引领学生运用构建的模型解释上述问题。紧接着徐老师又提出问题:“制作馒头时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并利用自制实验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酵母菌呼吸时产生的物质,总结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结构特点、生殖方式等,以此解决制作馒头时发现的问题。在对比青霉和酵母菌的特征后,归纳真菌的概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解释生活中有关食物防霉的真实问题。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结合本节课内容判断蘑菇是否为真菌,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作用。
说课时,徐老师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对微生物这一内容进行了单元化的再设计,采用做中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实践作业、课上观察实验、课后调查类任务等活动中获取结论,了解青霉和酵母菌的培养方法及主要特征,形成生命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增强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环节2 微讲座
建平培德实验中学的张丽辉老师,结合自身实践体验,阐释了实践作业的研究背景、设计依据,厘清了实践作业的分类,总结了综合类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呈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实例,思考了改进的方向。张老师提出作业设计需基于教材或课程的学习,面向全体同学素养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强作业的实践性设计并兼顾选择性、开放性、情境性、综合性、多样性、成长性、发现性等,以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效果。
环节3 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环节,进才实验中学南校的蔡希萌老师、中芯学校的张珺老师、建平中学南校的孙峰老师等在现场的老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收获。大家普遍认为徐老师的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即生活中发现问题,课堂中利用实验、实践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后回到生活中解决问题,这一设计体现了生命科学的学科特色。部分老师还提出本节课中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赋能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王娅老师指出,实践作业的设计符合“双减”的要求,契合新课标的理念,但实践作业的设计还需体系化、规范化和多样化。王老师提出需开展单元实践作业设计,提高作业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需注重作业的目标设计和评价设计,以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需丰富作业设计类型,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王娅
审核:姚霞 徐颖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