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来自浦东16所中小学的老师们走进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社区,在一座以“星空下的梦想”为寓意建成的社区美术馆中,迎来了2023浦东中外“博物馆+”项目的正式启动。
在社区居民、上海市博物馆荣誉市民、金牌讲解员陈国兴老先生的带领下,老师们参观了构思精巧、贴近百姓的停车棚美术馆。东昌新村居委书记曹骏介绍道,东昌社区历史悠长,随着陆家嘴地区城市空间的飞速发展,嵌入现代城市空间中的微型老旧社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为改变当时的状况,东昌新村社区工作者发挥集体智慧,于2018年着手开展面向社区民众的“美育新空间”改造,最终在2019年11月7日,“星梦停车棚”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上海陆家嘴“三件套”下一隅崭新的城市亮色。
空间的变化象征着审美的变化,也展现了人的变化。在高校博物馆与社区展览馆的联动服务下,“星梦停车棚”里先后入驻三星堆、龙门石窟等主题展览。从五千年历史的长江流域,绵延至三千年历史的黄河流域,一方小小停车棚中流淌开千古史书及其背后的人民智慧。2023年3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星梦停车棚开展儿童美育教育课程,由儿童及美学专业研究生创作的水彩作品也加入了星梦展览的大家庭。历史与美学在与大众的互动中成为人民日常生活唾手可得的部分。正如陈国兴老师所言,美育课程不受年龄、背景、文化桎梏,只要有人进入欣赏,就有交流体验。艺术作品在大众美育的过程中被反复解构与重构,新的审美不断创生。
浦东中外“博物馆+”项目自开展以来,这是第一次走进社区艺术空间开展活动。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安排,也是为了更好地回应社校协同育人的精神要求,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着重发挥社会教育资源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与此同时,这也成为该项目新的生长点之一,通过与学生所熟悉的真实生活情境进行连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为项目学校的工作推进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以“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中的馆校合作”为题,向与会教师进行了既往经验分享和设计思考指导。截至2022年底,上海已设立博物馆159家。社区博物馆、飞机场美术馆、商场美术新空间等与中小学生生活密切接触的美育空间,在博物馆蓬勃发展的当下皆展示出巨大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庄瑜老师指明了课后服务中馆校合作的五大要点,即以学生为主体,五育并举,聚焦项目化学习,整合校内外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技术推动新时代教育公平建设。在丰富实践案例的辅助下,与会中小学教师收获颇丰。
与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相呼应,本学年中外“博物馆+”项目将聚焦馆校合作的关键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专家力量、为学生创设多元课程、为社会贡献更多教学范式,激发博物馆教育的丰富潜力。在新一学年的工作中,博物馆与学校的力量将进一步联动,以教师沙龙、教育论文工作坊、专题讲座、专题展示为例的馆校合作项目,将在上海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中相继开展,为学生、教师、学校、平台提供协力创新的可能。中外“博物馆+”项目负责人艾琼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教发院教育合作交流部董赟副主任到会指导。
供稿:教育合作交流部 艾琼
审核:董赟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