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回暖,2023年11月23日下午,临港新片区综合课程攻关团队在临港分院兼职研究员徐飞老师的带领下,走访调研了上海市书院中学,研讨兴趣导向下真实情境中的综合课程开发策略。
创设课程空间 关注实践体验
首先,团队老师们参观了书院中学的综合课程空间。上课教室宽敞明亮,多媒体设备齐全,大桌分组,学生活动操作空间充裕;准备室也是木工操作室,物资摆放整齐,各类工具器材完备,为学生们的劳动素养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随后团队老师们参观了书院中学校园农场1.0版本:学生自制种植箱农作物栽培。满墙的扁豆、幼小的南瓜以及种植箱上学生们的彩绘,均让老师们时而驻足,时而讨论,充满了兴趣。劳动类综合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更加提倡“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实操实作 提升劳动素养
走访调研的第二个环节由书院中学赵华老师执教研讨课:《校园农场2.0之种植箱组合体的设计与组装》。赵老师整堂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是种植箱组装流程的梳理,通过学生的讨论、排序和总结,形成了最佳组装顺序;活动(二)是种植箱组合体的设计,学生通过对种植需求的分析,分组设计种植箱组合体,并初步拟定种植蔬菜的品种;活动(三)是种植箱组合体的组装。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在评价标准的指引下,动手制作成品。在场的老师们加入各个小组,与学生们一起动手操作。老师们通过对各个小组的深入观察,发现学生们在自主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在实操过程中有很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开发 体现育人价值
课后,赵华老师分享了《上海市书院中学劳动课程实施方案》以及他开发的《跟着中海博玩“福船”》的馆校合作课程。赵老师在学校劳动课程设计中,注重传承学校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各个年级设置与农业相关的劳动课程,并在劳动周设计“农事”训练,在学生心中埋下“现代农人”的种子。赵老师又将馆校合作课程开发的来龙去脉为老师们一一剖析,给出了以教师兴趣、以学生学情、以学校实际为导向的综合课程开发建议,我们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劳动类综合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要根据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的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安全规范地加以实施,对劳动类综合课程实施与劳动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与合作能力。
随后参观书院中学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及研讨。驱车5分钟,步行15分钟的这个基地,是书院中学的跨学科项目组与学校少工委一起打造的农村少年15分钟少先队幸福圈。在基地有各班学生种植的蔬菜,青菜、生菜、芹菜、番茄、莴笋等应有尽有。老师们驻足在多肉“地摊”前,项目组老师兴致盎然地为大家现场解说,新的课程项目——陶艺、木工、生物、艺术等融合的《设计和制作多肉双层桌》设计开发随之产生。
又一次的走访给综合课程团队的老师们提供了更多综合课程开发的灵感,在研讨环节,老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新港小学夏维:以趣为翼
今天观摩了赵老师的“校园农场2.0”种植箱组合体课程的第3课时。本堂课主要任务是学生如何设计和组装科学的、经久耐用且美观的种植箱组合体。赵老师为这堂课准备充足,特别考虑操作时的安全性,准备了手套。学生分组讨论设计,5个小组设计了各不相同且完整的种植箱组合体,融合每位组员想种植的蔬菜品种,学生参与度高,分工明确,在下课前每组至少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在观摩的过程中,我也参与其中,我参与的小组出现了种植箱体高度差,学生想到了两种方法机智化解。一种是用柱帽匹配高度,再用侧面立柱固定上下两个没有完全固定住的立柱;另一种是用锯子锯出等高度适配的立柱加入其中。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老师愿意为学生创造条件,学生愿意付出努力,相信这样的课堂,是大汗淋漓的快乐、是小组分享的喜悦、是收获成果的骄傲,一定是学生与老师的同心同德共同建设的课堂。
方竹幼儿园瞿琳灵:实创的力量
初看今天的活动觉得挺简单,就是种植箱的拼装和组合。结合团队对整个校园环境的观摩、专用活动室的体验,我们发现同学们参与的并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个完整的系列课程,将种植课程实体化,其中包含了设计、组装、艺术、科学、种植、劳动等等。
本次活动又开展了新一轮的创意,将模块进行组装整合,设计多元化的种植天地。
1.课程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做中学,通过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寻找答案、展现成果的路径,获得自身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创造能力,没有创造,劳动只能是简单地重复;没有劳动,创造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次活动将两者有机结合,成全孩子的主动学习探索过程。
2.打破独立学习操作的传统形式。因为是设计组装,需要几个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设计,并将理念实体化。老师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前期经验准备、设计图纸、组装材料,在驱动性问题的支持下,让学生们有自主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时间、空间。整个过程中,同学之间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想法,协同组装,提出问题,共同改进,无需教师刻意提醒引导,自然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成全孩子的自然交往合作。
3.推动实战化学科融合课程生发。孩子们在一起操作探索除了打破独立学习状态之外,也打破了固有的“离开课堂即结束”的课程状态。本次的组装活动是为了后续的科学种植,在组装过程中除了强调外观美感之外,更多的是强调了种植的需求,同学们预选了想要种植的植物,根据植物生长成品可能达到的高度,考虑组装的合理性。并且将自己的操作成果应用于后续的种植,随后还会生发系列的科学探究、实践操作。
最后,兼职研究员徐飞老师为本次活动做总结,为书院中学在综合课程开发中的实践探索点赞。徐老师强调了综合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可以避免单一、机械地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地考察探究。希望攻关团队的老师在自身兴趣的基础上努力开展综合课程的开发工作,争取人人都能拿出一门以上的综合课程,为临港新片区综合课程的开发做出更大贡献。
供稿:临港分院综合发展部兼职研究员 徐飞
上海市书院中学 赵华
审核:陶志军 朱孔洋 刘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