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中美术学科教研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高中美术教研员彭学军老师主持,近30位浦东新区高中美术老师以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听评课教研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是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篆刻)、上海市首批“篆刻进校园”试点学校、上海市第二批篆刻教材试点学校。学校秉持“爱、俭、韧、诚”的校训和“生活化教育”办学理念,提出了“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方向,推进“立美育德”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以科技创新引领学生“学力坚实”。学校非常重视民族传统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独特价值,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篆刻艺术教学特色,在区级和市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辐射作用。本次公开课活动是学校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双新”理念下聚焦课堂教学变革的实施研究推进展示。
活动首先由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美术高级教师朱志国老师执教《分朱布白----篆刻之魅力》一课。该课选自上海市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选择性必修2《中国书画》第二单元第7课。本课立足周浦中学“生活化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合本册教材内容的实践属性,创设“百年周中·奋楫扬帆师生书画篆刻展”作品征集令的真实情境任务,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通过书法大单元下的篆刻项目化研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篆刻历史发展的探析中,指导学生了解篆刻的流变、功用和地位,在经典作品赏析中感受各类篆刻的特征,领略先秦古玺、汉印以及明清流派印的精彩纷呈。结合经典篆刻作品,引导学生从篆法、章法、刀法等视角鉴赏篆刻作品,灵活运用篆刻审美的方法,运用美学语言对不同作品的多样性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篆刻用刀的基本方法,开展简单的篆刻创作。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小组分享交流——教师示范——学生创作——作品展示评价”的流程完成项目化学习,最终让学生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书画的理想境界”的单元大概念,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和感受篆刻的艺术魅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
教学研讨环节由彭学军老师主持。朱志国老师首先就如何践行“双新”理念、聚焦课堂教学变革主题,介绍了在生活化教育理念下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他对本节公开课单元设计意图、课堂实施策略及课后反思做了分享,与会老师们先后对该课进行了点评研讨,纷纷对朱志国老师在篆刻专业领域的钻研精神和辐射影响力给予赞许。对本节课在大单元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强化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实践、翻转课堂设计、设计学习工具、德育与跨学科融合、多元评价方案和师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特别是对周浦中学在篆刻教育教学、篆刻校园艺术特色创建、篆刻社团构建、学科竞赛、区域影响辐射、生活化教育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也很感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朱老师逐一进行了反馈交流。
同时,老师们针对本节课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龚路中学的朱宝国老师、南汇中学的朱子奇老师和秦臻老师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学细节完善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光明学校的徐奕老师和上海市航头中学的刘艺婷老师回顾了交往中对朱老师专业执着追求的印象;香山中学的梅泷云老师和坦直中学的辛加仁老师就篆刻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给出了很多“金点子”。
随后,彭学军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她肯定了朱志国老师多年深耕于篆刻天地追求艺术的执着,非常认同发言老师对朱老师勤奋向学和成果累累的印象,一致认为朱志国老师在此次公开课活动中整体表现非常出色。在课堂呈现方式、教学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敬业精神予以充分肯定。该课大单元设计脉络清晰,是宏观大单元课在微观上的呈现。课程实施教学和设计中有不少的亮点,特别是流程和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呈现、学生过程性成果、小微课教学视频制作等方面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借鉴。精心设计问题链,在大概念呈现、基本问题呈现、小问题呈现、真实情境任务的呈现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肯定了周浦中学学生的篆刻基础,特别是老师能把讲台变成学生成长和表现的舞台,通过分层教学,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组建“先遣部队”,以点带面在全班逐层引领辐射的策略,以及在多元评价环节注重对学生学习轨迹收集,档案袋、评价量规设计等,都充分体现了从传统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到“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范式转变的意义和价值。
彭老师还针对课堂教学细节如何改进、超出课堂预设状况如何应对等提出了对策建议。她认为此次公开课很好地践行了“双新”理念和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生活化教育的理念。最后,她就如何聚焦课堂教学重难点持续推进教学变革,提出了几个有待大家深思的问题。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彭学军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 朱志国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