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九届浦东教学展示周小学信息科技专场在建平实验小学举行,包括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在内100余人参加活动。区教研员陈久华主持活动。
活动共展示两节课,分别是朱美芳老师执教的《第18课 醒目的标题》一课中的评价活动和周明老师执教的《第22课 插入图片》中的解决技能学习时的教学活动。朱老师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作品引出新闻稿标题的点评要点——醒目美观、提炼内容、吸引读者。接着使用评价单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最后进行展示与小结。周老师通过问题 “新闻稿中插入图片有什么要求?”引起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围绕目标,提出任务,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还提供了媒体资源供学生自学。最后回顾技能操作过程,展示学生技能学习成果。
在案例交流环节,尚博实验小学的叶苗瑛老师针对朱老师的评价活动设计从评价原则、评价作用以及评价活动设计六要素(明确评价目的、制定评价方案、选择评价方式、设计评价依据、得出评价结果、评价反馈交流)进行了分析。新时代小学的汪霞华老师就周老师执教的知识与技能课,从理解任务,定义目标——确定策略,制定计划——定位来源,搜索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综合信息,形成成果——参与评价,小结反思这六个步骤出发,与大家分享了她的认识与体会,再一次与大家共同学习教学活动设计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评课中,二中心的童荣俭、福山外国语小学的王斌华老师和新时代的王勇老师作了交流。他们认为评价在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却缺乏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朱老师的评价活动设计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周老师的课教学扎实,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视频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能力比较强。
市教研室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倪冬彬老师做了专题点评。他认为,主题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目标,有序设计。信息科技学科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如何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要从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开始,制定计划,想办法实施,对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最后做总结这样一个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模式思考问题。只有当教师先有了这样一个模式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跟着这样的模式去操作,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而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流程大家都清楚了,但在这样一个流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头”和“尾”。“头”就是目标,学生对于做的这个作品(例如,海报、新闻稿、倡议书等)是怎样的,学生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例如,今天的新闻稿作品,最终应该是怎样的,学生没有概念,所以一开始回答不出;这时可以先出示实物(报纸),再来说说布局合理(图片多少大小、文字篇幅等)、版式灵活(看样例),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而后就能有明确的目标。包括技术上的要点(动位置、大小、边框),产生需求后,教师给出资源,就更具有目标性。“尾”就是评价反思。朱老师的这堂课把评价作为一个单独的活动去上。如果时间充分,建设这样设计:大家来评一评谁的标题最合理——从哪些维度去评(评价指标)——怎么样来评(全班有没有可能采用问卷方式,或者在平台上点一点等;题目可以是“问题最大的作品”或“最好的作品”等)——汇总数据(分析反馈)。如果每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活动都能认真想一想,学习在教学设计中使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活动设计模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如能这样做,相信我们的学生也能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区信息科技教研员陈久华对活动作了总结。他指出,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设计模型的应用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日积月累,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研究、再反思……但归根到底,需要去做。教师首先要具备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所教的学生才有可能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在课堂上越来越受人关注,但是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多进行研究。
(供稿:浦东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 陈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