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共有三所附属学校,分别是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地处三林地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地处川沙地区)、教发院附属中学(地处南汇地区)。三所附属学校与教发院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2013年开始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形成正式的合作关系。2016年第一轮合作共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浦东教发院提出了“以学习共同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项目,以此引导三所附属学校的内涵发展。
2017年4月底,三所学校校长顾霁昀校长、陶淑斐校长和王连军校长来到教发院与教发院的领导共同商谈新一轮合作共建的方案。教发院张少波院长提出了以“学习共同体”作为未来四年的合作主题,三位校长都表示赞同,并就具体合作进行了协商。
一、调研背景与调研目标
为了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和具体需求,推动“学习共同体”项目的深入开展。依照推进计划,2017年6月6日-7日,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张少波院长带队分别到三所学校进行了现场调研。参加调研的教发院研究人员还有:院长助理李军博士,区域教育中心主任李彦荣博士、科研员陈静静博士;教师发展中心章健文副主任、张曦副主任、各学科主管与教研员:车建琴老师、陆耀芳老师、吴建新老师、黄建军老师、夏智老师,德研员程永琛老师;学校发展中心:杨海燕老师等。本次调研详细了解学校的优势、遇到的困难、学校各层面对“学习共同体项目”的了解和认同情况,以及各学校对于如何推进项目所进行的具体思考,并将本年度如何推进“学习共同体”项目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进行具体沟通,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二、校长与团队介绍学校现状与需求
三所附属学校的校长顾霁昀校长、陶淑斐校长和王连军校长带领学校领导和中层和领航教师们出席。调研座谈会由区域教育中心主任李彦荣博士主持。
(一)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情况与需求
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顾霁昀校长提出学校高学历青年教师比例比较高,这为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目前学校最大的困难就是生源的问题,这是阻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层和教师进行了充分地研讨,老师们愿意进行“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改革探索,学校会安排足够的时间、空间、人员和经费等来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在专家的引领下,全体班子成员以及领航教师会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工作,进行各学科的课堂转型的探索,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情况与需求
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陶淑斐校长提出目前学校整体的发展情况良好,特别是学校在“课例研究”的探索、语文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从而找到学校本身基础与“学习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建议“学习共同体”的引领能够结合学校原有的基础。并提出两点需求:一是如何深入开展“基于单元设计的课例研究”的课题;二是希望通过专家指导,未来几年学校在“语文”以及“品社与法制”学科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突破。
(三)教发院附属中学的情况与需求
教发院附属中学的王连军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重点提出了三点困难:一是生源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外地生源不稳定;二是教师队伍受到一定的打击、有懈怠的情绪,而且科研能力比较欠缺;三是信息基础设备比较差。张立主任介绍了学校的“阳光课堂”、“讲学稿”实施效果,提出可以将“阳光课堂”、“讲学稿”与“学习共同体”相结合。徐书记针对“学习共同体”的实用性、效果等等与教发院团队进行了对话。
三、教发院各部门的计划与回应
(一)区域教育中心介绍“学习共同体”项目介绍与推进计划
区域教育中心副研究员陈静静博士代表教发院团队对“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念、方法、实施和效果进行介绍,并就“学习共同体”项目的年度推进计划进行了汇报与沟通。本学期主要是宣传动员、选拔领航教师、确立研究团队以及初步的培训。三所学校选拔的领航教师将参加7月2日-5日的“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暑期研究坊”,对学习共同体的实际操作进行系统的参与性学习。从9月份开始确立“领航班级”,确定实验班,并持续进行“课例研究”,并为教师们搭建平台,参加学科专家的工作室研究活动,并进行各种展示和观摩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效果,从而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并借助媒体的力量不断扩大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区域教育中心主任李彦荣博士提出:第一,学习共同体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自愿参与为主,要体现教师内心专业成长的需要和自觉性。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平等对话,共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但对于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每一位老师自我反思、不断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与附属学校的共建,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需要同心协力,共同奋斗。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客人”或者“旁观者”,而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要建构“学习共同体”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阅读专著、研究课例都是很好的方法,希望校长和老师从现在开始形成学习的习惯,边学边做,边实践边体验。
第三,建立会议制度,在严谨的工作方式之下,有序的推进工作。我们要有时间、地点的落实。学校要尽快落实,是全校性地开展,还是建立领航班级领航教师。我们还要定期研讨交流推进,要有紧密的团队去配合、保障和落实。我们教发院的科研、教研、信息技术等各个部门都要互相配合,希望我们精诚团结,取得更多的成果。
院长助理李军博士首先对三所附属学校对合作共建的重视表示赞许。如果说上一轮合作共建我们是找到“兄弟”,新一轮合作共建中,张院长思考如何做得更加深入、落到实处。可以整合学校现有基础,我们可以从领航班级、领航教师开始逐步推开,这对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学校发展会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第二,我们教发院能够给附属学校提供各种资源:比如信息技术改造工程建设我们可以先考虑附属学校的需求,我们的杂志《当代教育家浦东教育》可以加强对附属学校的宣传,我们还有国际交流中心需要结对,加强附属学校与国外学校的交流。总是,只要我们能够提供的资源都会提供,希望附属学校能够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努力,再创辉煌。
(二)教师发展中心团队的回应
教师发展中心章健文副主任对于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陶校长提出的“语文”、“品社与法制”学科建设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回应,章主任对于附属学校在这些学科中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指出:语文老师目前的工作困难在于,从明年开始语文教科书将回到统编教材,这样语文教师的培训、教材的研究等都将有所变动,所以今年的工作困难还是比较大的。从语文学科的角度会给附属学校更多的机会参与高层次的研讨会,给附属学校更多的展示平台,各学科的教研员将更多的参与到教师的培养和教研活动中去,更多地培育优秀的教师。小学学段各学科主管车建琴老师、吴建新老师、陆耀芳老师以及黄建军老师都表达了更多投入附属学校建设的意愿,并就具体学科如何展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教师发展中心张曦副主任提出:第一,本次与附属学校的合作共建有了“学习共同体”的抓手,有了聚焦研究的平台。“学习共同体”的方法与我们的“二期课改”的理念一脉相承,而且更加系统、更加可操作,因此,我对“学习共同体”的方法更有信心了。
第二,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上,老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在“学习共同体”中,老师的主体作用是很突出的,从文本要选择、课中组织讨论、问题设计、创设问题情境等,都需要老师成为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领者,两个主体在课堂中同时充分发挥作用,这样的课堂就会非常有效。
第三,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需要克服的,我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如何能够满足学生能力的需求,能够提升不同学生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当中必须要解决。
第四,从教师的角度讲,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对于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单元设计的设想,根据不同的课型、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操作策略。在实践中需要慢慢去探讨的。所以我今天收获非常大,“学习共同体”是深化合作很好的抓手。
教师发展中心德研员程永琛老师对“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特别期待,注重的理念是相互倾听与关怀,我们会强调,课堂上充分体验课的内容,与心理课堂不谋而合,学习共同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我们非常有启发。如果有机会我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来。
(三)学校发展中心的回应与倡议
学校发展中心科研员杨海燕老师指出,参与“学习共同体”的老师都是自愿自发的,热心地去参加,因为“学习共同体”有一种魅力,我们参与每一个老师都是作为平等的一员投入进去。这种方式把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不但改变着课堂,老师们也投入了自己的专业热情。改革课堂非一日之功,老师们只要热情参与,教育观念、教育哲学和具体的方式方法就会发生改变,做“学习共同体”的老师会有一种强烈的收获感,老师的内在的动力就会激发出来。这是我长期进行“学习共同体”研究与实践的心得,也期待更加的老师加入这个团队。
四、张少波院长对附校建设的期望与构想
张少波院长对三所附属学校的发展寄予厚望,对“学习共同体”项目的开展也很有信心。张院长对项目的推进提出了五点期望:
第一,三所附属学校与教发院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附属学校的发展是教发院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附属学校的发展当前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这对教发院的专业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优质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级教师的成长过程都说明:学校必须扎实地、持续地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才能不断走向新的发展,建平中学、洋泾中学等都是通过持续的改革取得不断的成功的。不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学校往往会走下坡路。所以,改革是三所附属学校发展的必然出路。
第三,教发院与三所附属学校的合作共建已经走过了一轮,当时教发院的扶持还是比较松散的,当前我们找到了“学习共同体”的抓手,“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在日本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上海乃至全国也在进行本土化的实践,这种方法在促进课堂转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的成效已经得到了实践的证明,是目前为止比较合适的、可以落地的课堂改革方式,值得三所学校好好去学习与实践。
第四,“学习共同体”建设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三所附属学校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办学特点,应该充分尊重学校的原有办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学校的前期探索如“课例研究”、“阳光课堂”、“讲学稿”等等都是很好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研究,从而为“学习共同体”项目的推进找到更好的结合点。“学习共同体”的推进需要考虑大家的实际情况,由简到难,由少到多,有条不紊的推进。所以,我们要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第五,推进合作共建,需要教发院和学校各个部门的团结和配合。本项目主要由区域教育中心李彦荣主任来负责落实。“学习共同体”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也是老师的学习共同体,也是教发院与三所附属学校的学习共同体,我们大家要一起配合,各位同仁一定要统一思想,共同努力,3-5年能够有所改变。我们要分批分期的把各方面的资源都集中到附属学校来,为学校解决问题,提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助力、护航!
(供稿:浦东教发院区域教育中心 陈静静/文|三所附属学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