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治理 促进共识
家校社合作促进学校治理结构完善项目组走访会
发布人:俞大海
发布日期:2017-09-21
浏览量:20744
根据“家庭、学校、社区合作促进学校治理结构完善的实践研究”项目工作推进的安排,项目组于学期初便制定了学校走访交流活动的计划。根据学区就近的原则,9月19日,在南汇二中组织了第二场惠南学区和万祥大团学区学校的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有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刘静博士,项目负责人浦东教发院区域教育中心李彦荣主任,项目组成员浦东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殷凤和郑新华,以及来自14所学校的项目负责人。会议由郑新华主持。
会上14所学校根据上学期申报的子项目研究内容,对学校已经开展的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后续的打算做了交流介绍。刘静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项目学校研究思路和水平,认为选题接地气,每所学校都有找到相应的抓手去开展研究,例如很多学校都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中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其次,她提出多数学校的研究能够反映出三个共性特征:第一个是建章立制,家校社合作不是暂时的工作,需要稳定的制度和组织来保障;第二个是合作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再停留在家庭教育的指导,而是紧密结合学校治理结构完善的要求,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参与中做文章。第三个特点是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更新,不少学校都提出“高手在民间”,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和智慧远远超出了学校的预想,在合作中切实感受到项目的及时性和迫切性。她希望学校能够在后续研究中密切关注研究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面上的研究,要落实在具体实施和操作点上。
李彦荣主任指出,会议主旨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发现问题达成共识,对改革的意义和推进策略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为此,她对浦东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本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和研究思路做了具体介绍,并对每所学校研究的亮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集群交流,搭建校际分享经验的平台。很多学校都有不错的创新和做法,值得大家关注与借鉴,例如部分学校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合作成效的评价等。
最后,在回顾浦东新区实施“家校社合作”实践近二十年发展历程中,李主任提出教育综合改革已经由关注不同利益主体的浅表合作走向参与治理的阶段,这就提出了如何通过学校治理结构的完善来为这些主体的参与建立有效的管道,特别提醒学校要从学校治理主体多元化去思考,尽量吸引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要从治理结构保障制度化思考,完善三级家委会与教师家长协会等组织与规则的建设;要从“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要求去思考,如何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去尽量满足“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无限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家校社合作才能促进学校治理结构的转型,她希望学校能够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做法,促进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
(供稿:学校发展中心 郑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