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为了配合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征集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持续发展的研究案例,也为了完善新区教育科研培训课程的体系,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的6位科研员,联手8家拥有区级科研一二等奖成果的单位科研负责人,合作申报了浦东新区继续教育选修课程,分为中小幼三个学段。经过材料申报、专家答辩、课程修改,顺利进入“十三五”第三批选修课程名单,并于2018年3-4月陆续开始了首轮课程实施。其中,“基于案例分析的中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程于4月3日率先完成,收到了首批选修学员的热情欢迎与高度评价。
此系列师训课程,不同于浦东坚持了22年的“青年教师科研骨干培训班”,也不同于每五年一次的科研主任培训班,是面向全体浦东新区普通教师的,“零门槛”、无“限选”。从首次招生的中小学学员年龄看,36-45岁的学员占30.00%;45岁以上的学员占35.71%,合起来接近总数的7成;而从已有科研经历看,67.14%的老师没有过任何层面的课题研究经历,可谓教师队伍中真正意义的“草根”。我们相信,这样的系列课程研发与滚动实施,将很大程度上满足浦东新区最为普通的一线教师学习课题研究、亲近教育科研的需要。
感悟?讨论: 从“课题联想”到“课题选题”
3月13日下午,“基于案例分析的中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程在上海市实验学校拉开帷幕。首先,课程负责人王丽琴老师以“课题研究的自由联想”为题,引导学员分享自己对“课题研究”的情绪体验,以幽默风趣的话语阐释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规则及考核方式。
接着,教发院科研员俞莉丹老师主讲“中学教师课题研究概述”。她从课题的“四有”切入,在播放典型视频案例的基础上,从课题“三要素”的角度向老师们阐释了“好的课题成果是如何炼成的”。她认为,课题研究是一个非常缜密的过程,从选题、设计、实施到总结、提炼,环环相扣。其中选题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俞老师结合正反案例对比,安排了教师自主选题、小组合作议题、参照要求改题等环节,让选题的步骤、方法、视角、原则及注意事项等相对抽象的内容植根于学员们的脑海中。
观摩?体验: 优秀中学科研成果的现场学习与案例剖析
3月20日和27日两个下午,两位来自基层学校的主讲教师分别带领40位学员参观、访问了上海市实验学校和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在现场学习、观摩体验中,学员深深体悟到优秀中学科研成果的魅力,从中了解到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实用策略与多元方法。
上海市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陆如萍老师,为学员们系统介绍了十五年来该校从“中三”学生入手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历程,展示了历届优秀学生小课题的成果,分享了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们在科研道路上获得“教学相长”的经验。学员们认真阅读陆老师提供的初高中学生选题和研究报告,分组讨论如果由自己来指导这些孩子的选题,该如何有效进行。老师们还参观了该校新落成的图书馆,和师生进行简短的访谈、交流,纷纷表示脑洞大开,从实验学校浓郁的科研氛围中收获良多。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虽然创建历史并不悠久,但科研立校的先进理念、成果丰硕的现场呈现,让学员们深受感染。教科室主任王月容老师系统介绍该校龙头课题的立项背景、研究过程,结合具体的子课题讲解教师常用的几种科研方法,还邀请该校科研骨干陶菁老师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承担子课题“探究学习模式”的心路历程。学员们一起参观了该校的蝴蝶园、STEAM教室、陶艺馆、图书馆等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实施现场,兴致勃勃地向负责老师问询了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图书馆如何吸引更多孩子走进阅读,如何发挥家长义工的力量。老师们对实验东校教师处处体现出来的热爱教育、以孩子为本、以科研为荣的职业情怀深表尊敬。两个现场的优秀科研成果案例,激发了学员对行动性课题研究的热情。所有主讲老师的讲授环节,也都提供了大量课题实施案例,从申报书、开题报告,到文献综述、中期报告、问卷设计、行动研究报告,老师们均第一时间得到优秀案例作为模板。王月容老师还采用问卷星对老师们的课题研究理念与实践状况进行调查,现场生成、分享的调查报告,让学员们感到很是实用和方便,表示今后也会尽量采用富有科研含量的技术,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写作?磨砺: 关于课题成果表达那点事儿
4月3日,课程的最后一讲,由课程负责人王丽琴老师承担,她带领老师们一起直面大家平时比较畏惧的写作难题,系统梳理了中学课题研究成果的常见表达形式。从教育叙事到教育案例,从课题研究报告到学术论文写作,她发挥自己多年进行“教师教育写作”课程实施与指导的优势,结合大量生动的写作实例,并充分运用“扫码阅读”的新媒体手段辅助讲授。老师们一边用手机扫码阅读经典的写作案例,一边跟着主讲老师思考:叙事与案例各有什么体例特征和写作要求,彼此有什么区别?课例研究报告要突出哪些信息?为什么说课题研究报告比学术论文相对而言更好写?如何进行论文内部结构的构建与优化……
为了让草根教师进一步树立教育写作和课题研究的信心,王老师还特邀南汇二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张丽芝老师到培训现场,分享自己多年来坚持教育写作、进而开展数学课题研究的故事。张老师是区内小有名气的课题达人,从偏远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市级课题主持人、《教师月刊》2017年度封面人物,她分享的写作故事、课题心得,让学员感到真实可信、富有感召力。经过四个半天大容量、多形式的系统培训,课程研发小组对所有学员进行了课程满意度的测评,通过问卷网采集到36位学员的有效数据。统计显示,选择“非常满意,会推荐给同事选修”的20人,占55.56%;选择“比较满意,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的12人,占33.33%;选择“基本满意,有一定收获”的4人,占11.11%。没有老师选择“不太满意,内容不适合自己”和“非常不满意,不会推荐给同事”。这样的反馈,令我们课程开发者感到非常欣慰,我们也会继续努力,根据学员们留下的具体意见进行课程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草根”中学教师。供稿:学校发展中心 王丽琴 俞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