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积极性,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能力,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的科研员杨海燕、殷凤,联手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和金陆小学科研负责人,合作申报了《基于成功案例的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程。经过材料申报、专家答辩、课程修改,顺利进入“十三五”第三批选修课程名单,并于2018年春季开始了首轮课程实施,共40名小学教师参加该课程学习。
共读-互学-分享-提炼:从“课题来源”到“选题设计”
3月14日下午,“基于成果案例的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程在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拉开帷幕。首先,课程负责人杨海燕老师以“课程期待讨论”开场,了解学员对课题研究的初始态度和已有经验。接着杨老师用“共读-互学-分享-提炼”的方式开展了“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的教学。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的定位和基本过程、课题研究的选题策略、课题名称表述、选题价值分析和内容分析等四个方面展开,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详实的案例、现场练习,让学员切身体会和实践课题选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为学员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选题打下基础。
课题研究如何进课堂:从制定实施方案到教学实践
3月21日下午,团队成员金陆小学张秋华老师为大家讲述了《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操作策略——以“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区级课题为例》。张老师从“怎样开始一个新课题的研究”这个问题开始,引发学员们的思考和讨论。随后围绕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前期调查、实施观课评课、撰写案例、撰写课题总结报告这六个主要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在授课期间,张老师通过精细讲解、适当引导、学员自学、讨论发言等方式,并配以“课题实施方案”、“文献综述”、“评价量表”、“教学案例”等大量文本资料以及课堂实录等影像资料,让学员学习借鉴。
观摩体验: 让校本课程研究贴近一线教师
如何让一线教师对校本课程有感知、对课程开发有兴趣、对课题研究有情怀?3月28日下午团队成员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陈蕾老师从学员的兴趣出发,安排体验感知、课题剖析、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员们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开启了一场与校本课程建设的不解之缘。
课程开始前,陈老师引领着大家来到学校中草药科普实践馆,展开了与校本《中草药植物探究》课程的亲密接触,学员们有的对中国各省代表中草药识别游戏充满了兴趣,有的则挑战自我完成草药拼图游戏,还有的跟着体验馆里的微课程学习制作香囊……在“高科药谷小掌柜”的帮助下,教师们了解中医知识,完成中草药作品,获得了对校本课程研究的直观体验。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陈老师从课程开发的四个要素入手,以校本中草药探究课程为例,和学员们一起明确了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客观分析校本课程的背景、如何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随后陈老师又给学员介绍了围绕着课程开发的四个要素,宏观层面上学校梳理形成学校“万花筒”课程的实践过程,微观层面上教师如何开发一门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的实践案例。
成果表达:从实践到文本
研究成果的文本表达方式及案例剖析,是本课程的第四讲。如何在半天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呈现多种文本表达方式,团队成员教发院殷凤老师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小调查、找案例、印材料等,最终确定了在课上介绍文献综述、调查报告、案例/课例、经验论文、研究报告等五种常见的文本形式。
上课伊始,殷老师先抛出三个问题,大家分组讨论,即第一,您认为有哪些成果的文本表达形式?第二,您认为哪种形式的文本最难写?第三,如果现在要写一篇文章,形式自定,您准备写一个什么题目?接下来的学习,主要以文种内涵介绍、写作框架构思、文本格式搭建、案例剖析解读的思路,一步步吸引大家表达自己对各种文本形式的认知,以及在各自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和体会。常规的理念性信息的介绍,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对各种文本案例的解读则活跃了现场气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经过四个半天大容量、多形式的系统培训,课程研发小组对所有学员进行了课程满意度的测评,通过问卷网采集到34位学员的有效数据。统计显示,选择“非常满意,会推荐给同事选修”的7人,占20.59%;选择“比较满意,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的19人,占55.88%;选择“基本满意,有一定收获”的8人,占23.53%;没有老师选择“不太满意,内容不适合自己”和“非常不满意,不会推荐给同事”。这样的反馈,令我们课程开发者感到非常欣慰,我们也会继续努力,根据学员们留下的具体意见进行课程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小学教师。
供稿:浦东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 杨海燕、殷凤/金陆小学 张秋华、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