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聚核心素养 彰显立德树人
----第十届教学展示周初中历史学科进才北校专场介绍
发布人:俞大海
发布日期:2018-11-22
浏览量:29504
11月21日,以“立德树人?文化塑人?学科育人?改革出人”为主题的第十届浦东新区教学展示周初中历史学科展示活动在进才北校苗圃路校区举行。新区初中学校历史教师约50人参加本次活动。本次学科展示的主题为“焦聚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活动由新区历史学科教研员周月军老师主持。
本次展示活动分教学展示、微论坛和专家点评三个环节。进才北校的高之慧老师执教七年级第二册的《盛唐气象》一课,高之慧老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运用图像证史、诗歌证史的史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朗朗上口的唐诗、直观易懂的绘画、造型精美的文物图片等史料进行甄别、发问、判断,同时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迁移”,感受唐代经济、民族关系、社会风气和文学艺术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繁盛气象。上海市实验东校的陶蓓蓓老师执教七年级第一册的《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陶蓓蓓老师围绕内容主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看交融;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看交融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交流中从“交往”到“融合”再到“交融”的进程及意义,整节课设计新颖,叙事清晰,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展示之后,进才北校的姚勇老师以《历史课堂“家国情怀”教育的目标与路径》为主题展开了微论坛。姚勇老师认为“家国情怀”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家国情怀”教育强调学生重视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与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密切相关,这一核心素养实际包含国际视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内涵。姚老师认为在学生培育“家国情怀”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为中心,教师通过挖掘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通过情境烘托、细节刻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情感共鸣,寻找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他认为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主要通过包括课堂教学、校本特色课程、乡土史、主题实践活动等路径实现,培育的路径与策略应多元、丰富而灵活。
浦东新区历史学科教研员周月军、黄浦区历史学科教研员任俐对展示课和微论坛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都较好地把握了内容主旨,彰显了史学思想方法,并在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培育过程中自然渗透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两位老师也都注重学生的“学”,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一首首诗歌、一幅幅绘画和一个个文物,让学生感受兼容并蓄、绚丽辉煌的中华文明特点及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专家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赞口不绝,学生的发言水平很高,有的学生分析问题很全面,思维很缜密。同时专家也建议: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需要长期一贯的坚持;同时,完善历史学习方式本质上是学生习得的过程,教师不能仅仅满足“教师师范--学生模仿”的形式,更要着眼于学生模仿、迁移史学思想方法的引导,着眼于学生对历史认识视角、视野及其证据逻辑的提炼与点拨。
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新区初中历史在交流时表示收获很大,尤其在第一次使用部编教材的过程中得到了启示,通过学习对自己更好地传承上海二期课改的成果及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开拓了思维。
供稿:姚勇 周月军(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