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下午13:00,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学前教育组张卫萍老师在鹤沙之星幼儿园鹤洁部组织了一场浦东新区优质园专题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三个微课程,第二部分是一个专题讲座;第三部分是现场答疑;第四部分是参观和鹤沙之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为本学期申报上海市一级园的单位和定级复验的单位提供了一场专业上的饕餮盛宴,助力新区优质幼儿园优质园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全区180名园长、保教主任及教研组长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微课程
微课程1:周日计划之我见
六一幼儿园的张玉磊老师做了《周日计划之我见》的微课程,就周日计划中“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和“家园共育”5个板块分别讲述了撰写的要点。
她强调了《生活活动》的四个方面:有规律地作息,积累文明生活的经验;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同时,张老师还指出内容的确定应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并体现各年龄段特点,并建议老师们参照《生活活动》教材里的素材点和做法。在写生活活动“观察与指导”时,可以用“观察”、“提醒”、“帮助”、“指导”、“引导”,慎用少用 “是否”、“能否”等措辞,并引用了王菁老师提出的要“变‘是否’为‘如何’”。
运动板块的观察与指导针对分散活动来撰写,一般写2条,第一条指向运动动作技能(如走、跑、跳、攀爬、平衡等)或意志品质(独立、勇敢、坚持等)。第二条指向保育(喝水、擦毛巾、休息、穿脱衣物等)或情绪情感(喜欢、愿意、乐于等。)
对于游戏板块的观察要点,许多老师都心存疑虑。基于这一点,张老师特别指出,可参照《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P14-15上“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及其发展提示”,从“表征行为”、“ 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四个方面去撰写。
学习活动板块,老师们的主题问题集中在个别化学习的观察要点撰写上,因此张老师除了讲述集体教学活动的名称和领域的写法外,还着重讲解了个别化学习的观察要点,即可针对新增的个别化内容进行撰写,第一条观察要点可指向于某一内容中幼儿的学习行为、目标达成等;第二条可指向于全体幼儿学习行为、习惯等。呈现常规的家长工作,同时也要有针对个别家长的工作指导。
最后,张老师提出家园共育板块可呈现常规的家长工作,同时也要有针对个别家长的指导,还可以是主题活动开展中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以及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与指导。
微课程2:班级计划撰写之我见
园西幼儿园的施怡老师做了《班级计划制订之我见》的微课程,分别讲述了“班级情况分析”、“幼儿发展目标”、“家长工作”、“个别儿童教育”、“每月工作提示”的撰写要点。
班级情况分析包含班级概况与幼儿发展情况,施老师提出在撰写班级情况时,可对班级总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幼儿的情况、保教人员的情况、家长的情况等。撰写幼儿发展情况时则要注意概括特点、现状罗列和成因分析,并注意把握好年龄特点,指向明晰,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不能将孩子的年龄特点作为弱项因素,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中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一定要有成因分析,成因不简单归咎为家长、家庭。
施老师提出在撰写幼儿发展目标时,可参考《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年龄段的目标(特别弱的方面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增减目标);标注★为班级重点目标,重点目标应与“班级情况分析”中幼儿“发展弱项的分析”中的内容呼应与联结。要关注幼儿年龄特点(特别是大班,要有幼小衔接的内容)和本班幼儿的特点(凸显本班特点的目标也打★)等。
施老师还指出家长工作可从“家长情况”、“目标”、“措施”三个方面写,个别儿童教育一般重点写2个孩子,即特别弱或特别强的孩子。每月工作提示是对“幼儿发展目标”的化解,可从学习、游戏、运动、生活四个版块来写,同时应涵盖亲子活动、外出活动、节日等;关注每月内容的衔接与要求的递进。
微课程3:幼儿园教研计划撰写之我见
冰厂田滴水湖幼儿园的沈婷园长做了《幼儿园教研计划撰写之我见》的微课程,分别从“情况分析”、“教研目标”、“主要工作与具体措施”、“教研活动安排”、“教研预期成果”几个方面讲述了撰写的要点。
沈老师指出: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教师概况、主要优势、存在问题。“教师概况”主要是对教师的队伍结构分析,如班级数,教师人数,年龄结构、职称情况、骨干教师的比例等。“主要优势”要简明扼要地梳理出上学期在专题研究上的成果或获得的经验。“存在问题”这部分的分析要详细透彻,凸显问题或困惑,因为“存在问题”的分析是本学期教研目标及教研内容制定的依据。
教研目标在一份教研计划中具有绝对的统领地位,目标要与情况分析匹配,要具有现实性、操作性与达成性。目标制定需符合三点: 1、符合情况分析; 2、能预见达成度,具有可操作性;3、表述清晰准确;4、目标制定一般2条。
沈老师还精辟地提出了主要工作与措施的撰写要点,即“为了达到目标,要做什么?” ——这就是主要工作。“怎么做?” ——就是措施。另外,措施的撰写要体现操作性,形式多样。如案例分析、听课评课、微格分析、参与式讨论、理论学习、报告传递、网络教研等,甚至在措施里可以具体到量化,如一月两次教研实践研讨课、每月一次优秀案例分享等。建议一项主要内容写好后,接着就写措施,体现完成该内容是用哪些措施解决的。
沈老师还特别指出,要在计划中呈现教研预期成果,就是通过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预期有哪些成果可以呈现,一般以量化可检测的成果为主,简要写1~2点即可。
二、专题讲座
活动的第二部分,由张卫萍老师做了《优质幼儿园评估之我见》的专题讲座。
首先:张老师对整个评估过程做了简介,提出专家组一般由6人组成,分为管理组、保教组和保健组。评估工作总要求为:全面准备;注重过程;抓住关键;找准短板;均衡,促进提高。评估当天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接待工作(车辆与提示)、问卷安排、每人一份文本资料的准备;接待会场(电脑与打印机、无线网提示、资料查阅、老光镜与放大镜等)
其次,张老师们还具体讲述了文本资料准备的要求为:能全面地反映幼儿园各方面的工作;资料能规范地呈现各项工作的过程轨迹;资料能充分凸现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或强项。资料准备的具体要求为“梳理归类、资料规范、真实齐全”。
还对资料7个版块的内容(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课程建设、科研工作)、队伍建设、卫生保健、幼儿发展、示范辐射(办园特色)做了详实具体的讲解,如办园条件类资料可包含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等信息;园务管理类包含四年发展规划及各条线与之相配套的规划、计划、总结。学期园务计划与总结;幼儿园管理手册(章程、制度、岗位职责、管理网络架构图、课程实施方案、操作规范等等);园务计划与总结;各条线工作计划与总结;考核奖励资料;幼儿园的各类会议记录;民主管理资料如教代会资料;园务公开;工会与支部工作资料;后勤工作资料(经费使用、物品保管);校园文化建设资料等。
接着,张老师对一些重要文本资料做了重点解读:如《自评报告》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凸现成绩,找准问题),自评报告要实施求是,既要充分全面地反映本园近几年来所做的各项工作,亮点或特色得到充分的体现,又要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准准问题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注意点:主要内容必须全面呈现数据精准、内容一致,不缺失,不交叉与重复。《四年发展规划》要求:框架结构齐全,办园理念清晰,目标定位准确,目标分解合理,措施具体实在等。
张老师还对资料的呈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建立资料目录的3个要点:建立一份总目录;按照目录分类整理材料;为每一类资料单独设置目录。第二:资料摆放上一级指标可用席卡;二级指标要标注关键词;具体内容需呈现目录+内容。
优质园评估活动中,园长和老师们最担心的是与专家的互动,张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专业又有针对性的指导。她用16字概括了互动的策略:增强自信、沉着应对;梳理归类、zengqing有备而来。她还列举了幼儿园各层面教师如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带班老师与专家互动时的问题预设,让在场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在幼儿综合活动上,张老师提醒老师们要注重全面(体现全面发展体智德美劳 五育并举);面向全面(面向每一个孩子);注重过程(增强意识、平时积累、持续推进)以及促进发展。
张老师们还列举了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资料问题、环境创设问题、教育现场以及幼儿发展方面的问题,并对评估当天需注意的事项再次予以提醒,如评估当天需要提供给专家的主要书面材料;评估的分数不宜过高,要适合本园,适合当下;评估当天接待细节要到位等。
最后,张老师与现场的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针对评估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环境创设的标准时什么?四年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发展项目是指幼儿园的短板吗……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都一一予以解答。
最后,大家还兴致勃勃参观了鹤沙之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鹤沙各班的自然角内容全面,关注到了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并根据不同年龄段提供了洒水壶、放大镜、尺等不同的观察与照料工具。环境中有易于幼儿识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规则提示,便于幼儿有序、自主、愉快生活、学习、游戏。主题墙内容丰富,主题脉络清晰,能凸显主题核心经验。教室整体环境主色调清楚,色彩和谐。特别令人难忘的是鹤沙之星幼儿园的专用活动室创设具有独特性,生活操作室与建构室等等与众不同,鹤沙之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个微课程,一个专题讲座,可学习与借鉴的教育环境,为本学期即将接受优质园评估的园长、保教主任和老师们提供了专业、有针对性的帮助。相信有了这些支撑,一定能帮助他们提升课程实施质量,顺利通过评估工作!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张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