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与心理的碰撞
记浦东新区小学心理教研活动
发布人:俞大海
发布日期:2020-01-03
浏览量:36275
2019年12月18日下午,虽然室外寒风凌冽,但高桥镇小学(高行校区)的活动教室里心理老师们却热情高涨,大家齐聚一堂,观课、议课、研讨课。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面上针对少年儿童的理财教育日渐丰富,但引导孩子们了解和剖析理财背后蕴藏的心理和情绪感受等的课程却并不多见。高桥镇小学张莺老师的心理研讨课《我的零花钱》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开展。

张老师首先以《一块五毛》热身游戏引入,通过巧妙的模拟情景让学生现场演练:每人拿着100元到教室里布置的模拟超市购买想要的商品。这个模拟情景让学生表现出了最真实的消费习惯——不舍得花费的“储蓄罐”型、货比三家的“精打细算”型和注重消费快感的“大手大脚”型,在此基础上,全班学生按照“储蓄罐组”、“精打细算组”和“月光组”分组完成任务,储蓄罐型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花得所值;精打细算组学生完成图文小账本,感受有计划地规划零花钱;“月光组”学生完成手账本,以便建立消费预算观念。最后,学生们展示分享了各自的任务单。
教学活动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研讨。大家纷纷表示,本节课三个环节设计非常新颖,热身游戏既引出“钱”的主题,又活泼有趣,模拟超市让学生快速进入“消费者”的角色,展示各自真实的“花钱习惯”,而三个任务各有侧重和特色,较好地达成本课的目标。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疑问和建议:理财课和心理课的区别在哪里?理财课不该只有一节,应该多节课组成单元,但这个单元如何分解?过度消费的快乐是健康的快乐吗?理财和人生幸福的关系在哪里?本节课并没有对三种消费方式做出直接的指导,教师的价值中立好不好?等等。
最后,教研员章学云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和解说,她充分肯定了整节课教学设计环节具有梯度,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达成度,以及张莺老师为了这节课做了专业书籍的学习和积累;老师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有价值,这是一节抛砖引玉的理财心理课,在后续的理财心理课教学中,大家可以组成研究团队,对这一课程做一个系列的开发。
心理辅导活动课值得我们一直努力、学习、探讨和进步,为我们小学心理教师们的投入点赞,为我们开课老师们的勇气和付出点赞!
供稿 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