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第十一届教学展示周高中生命科学专场报道
(建平中学专场)
发布人:俞大海
发布日期:2020-11-19
浏览量:15819
2020年11月18日下午1:00到4:00,浦东第十一届高中生命科学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市建平中学举行。浦东新区高中生命科学教研员胡向武老师全程策划和精心组织了本次展示周活动,出席本次展示周活动的专家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胡兴昌教授。另外,全体区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参加现场活动,其他高中生命科学教师观看了线上实况直播。本次展示周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活动分三个环节:建平中学王丹老师《细胞呼吸》课堂教学展示,胡向武老师微论坛讲座《找准立足点、把握生命线》,最后是专家对本次活动的点评。在胡向武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建平中学的大力支持下,本次高中生命科学展示研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建平中学的王丹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区骨干教师,她执教了高一年级《细胞呼吸》。通过生活中的实例“高原反应”时人会出现浑身乏力、胸闷、肌肉酸痛等症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于细胞呼吸是微观不可见的,抽象难理解,王老师利用现代媒体演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处理软件”,将实验数据传入电脑并进行实验分析,使实验结果显性直观,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接下来王老师运用科学史,通过提供系列研究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实验结果的交流和讨论,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反应发生在不同的场所需要不同的酶,以及物质变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体会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在引导学生经历细胞呼吸的探究活动中,王老师通过板书及时记录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探究结果,在此基础上完成细胞呼吸这一生理过程模型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对细胞呼吸本质的理解。在学生掌握细胞呼吸过程的内涵之后,王老师再次提出“高原反应”的情境,提问“为什么长期生活在西藏的人不易出现高原反应?”并引出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成就,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科学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疾病治疗,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活动第二个环节,区教研员胡向武老师做了题为《找准立足点、把握生命线—高中生命科学基于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的微论坛讲座。自2019年9月以来,胡向武老师领衔区高中生命科学学科带头人,带领骨干教师团队开展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的研究,在完成新教材第一册内容研讨的基础上,提炼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策略。今天的微讲座围绕生命观念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展开。胡老师指出,生命观念教学目标设计要基于生物学事实概念,注重与其他观念关联,重体验感悟实践。胡老师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反映客观事物,是从具体的生物学事实概括和提炼而来的。观念是知识的最高形式,是总括性的认识、观点和思想、是整体理解和认识,具有统整学科知识的功能。胡老师通过图示清晰地展示了事实、概念与观念的关系,并以王丹老师公开课《细胞呼吸》为例,具体说明从事实到概念再到观念的形成过程,使老师们豁然开朗。最后,胡老师以“细胞的代谢”单元教学设计中的生命观念教学目标为例,带领大家明确如何“基于生物学事实概念”,实现“物质与能量观”、“进化和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的落实。胡老师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阐述引起了在场老师们的强烈共鸣,会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胡兴昌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胡教授对于浦东新区高中生命科学教研和一线教师踏踏实实进行“如何落实课标精神”的研究实践赞赏有加,对本次展示周的公开课和微论坛讲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胡教授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课时概念等多角度肯定了王丹老师的公开课,王老师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要求。在学生初步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之后,王老师通过实验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现代媒体的应用使相关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直观明晰,使课堂生动、真实,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专家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遵循真实、适切、符合学生认知、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等原则;要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可以从线粒体结构入手,呈现细胞呼吸的动态过程;重难点的设计也要围绕生命观念进行;重视知识的整体性等。整个活动在专家的精彩点评和老师们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
撰稿: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胡向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丁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