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素养 共研结构教学
浦东新区历史第四周教研活动
发布人:沈学文
发布日期:2022-03-11
浏览量:3252
2022年3月9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历史进行了以“基于学科素养的结构教学”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活动,全区历史教师通过线上直播方式观摩了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的两节八年级直播课。
李娜老师执教世界历史第二册《列宁与十月革命》一课。本课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以文学作品连接时代背景,导入核心的驱动问题:“十月革命是怎样爆发的”。课堂教学中,借助实验分析的理性逻辑,以跨学科形式与历史进程明暗交织,在“搭建实验场所/空间位置”“汇聚实验条件/时代背景+激化因素”“呈现实验过程/事件进程”“分析实验成果/历史意义”环节中,引导学生多视角分析时代之下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深化学科核心素养。
赵丽丽老师执教世界历史第二册《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课。通过“和平的愿景”、“现实的困境”、“和平还是梦魇”和“历史的回响”四个部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保障长久和平的原因。通过创设“三巨头”博弈的情景,学生感悟历史的复杂性。引导学生“同情之理解”当时政治家在缔造和平历程中的困境与艰难,从缔造和平的历程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两位老师的课堂呈现得益于中心组老师的精心指导,在磨课环节,指导老师针对教学设计的规范书写到基于单元、课时主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再到教学方法、步骤细节上的打磨,都给予细致入微的建议。教研员周月军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在结构化教学中的思考和创新,如基于主旨创设情境、运用地图落实时空观念、发掘文学作品证史价值、运用学科思维模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等。同时周老师建议教学中需要结合单元主旨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宏观的历史观,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评价历史事件,在史学方法的培养上,需关注单元目标在课时中的分解、分配和分层,同时挖掘教材文本的内涵。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增进了教师们对基于学科素养的结构化教学的理解,为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提质增效注入新的活力。
供稿:周月军
审稿:姚霞、徐颖、刘文杰